第二十章
    少女的眼神灼灼,像是窗外刚刚升起的太阳。
    沈老爷看着面前的女儿,他有些沉默。
    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他也曾年少过,也与自己的夫人一见钟情。
    那时的他们水到渠成不曾受过阻拦。
    只不过天不假年,情深不寿。
    年少的情感最是真挚和一往无前,这些沈老爷都懂。
    可若是对方是段好姻缘,那他不论如何都会为女儿求来。
    可是对方是这种尴尬身世。
    沈老爷知道沈瑶执拗,可这是这么多年沈老爷第一次为沈瑶的执拗叹气。
    他将手中的茶杯放下,他看了眼沈瑶,沉声说:“这样,此事不急,瑶瑶你再好好想想。”
    他也再好好想想。
    沈瑶知道让爹爹点头肯定不容易。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嫁的不好,任哪个父母都不成。
    沈瑶乖巧点头:“好,我再好好想想。”
    沈瑶这么说,可一等到沈老爷走出了门,她就把春果叫过来,在她的耳边小声地说了些什么。
    --
    夏日的温度窜得极快,没几日就晒的人直犯懒。
    时间一到了正午,就算是猫儿也蜷到墙角阴凉地方眯着。
    顾景昭西市的街上慢慢地走,路过金宝阁他脚步没慢,却不经意地往里面看了几眼。
    沈瑶不在,金宝阁也没有动静。
    自从他送沈瑶回去已经过了五日。
    可是这五日中,沈府没有来找他,连沈瑶也没有消息。
    顾景昭皱眉:难道是那日沈瑶真受伤了?
    顾景昭想着,找了一个离金宝阁不远的茶棚坐下。
    小二搭着布巾将桌子凳子象征性的擦了擦:“客官请坐,可要喝点什么?”
    顾景昭淡声:“一壶茶即可。”
    “好嘞,客官稍等!”
    小二麻利的去端茶,顾景昭坐下,不动声色的扫视了一圈。
    茶棚不大,露天的搭在西市街上。
    因着日头热,不少人一步都不愿意走,就在这片阴凉下面休息,点些茶饮果子解渴。
    刚坐下的人都热得不想说话。
    可那些已经坐了一会儿的就开始闲聊解闷。
    “听说了吗,那沈家姑娘在家闹脾气呢。”
    “沈家大姑娘?那可是不缺钱的主儿,她闹什么脾气?”
    “还能为什么,为了个男人呗。”那些人压根儿也没想压着声音,“听说父女两个吵了一架,之后沈大姑娘就绝食了。”
    嗯?
    顾景昭微抬头,他眼色淡淡扫了下正在说话的三个人。
    他们应当说的,就是沈瑶。
    “姑娘大了就是留不住呦,不知道她看上的是哪个男人,值得这般要死要活?”
    “不太清楚,听说是那日沈大姑娘的马车惊了,有个少年冲出来救了她,沈大姑娘醒了之后就非他不嫁。”
    “呦,救命之恩啊,那难怪了,看来那少年定是家世不好,沈老爷没看上,要不然姑娘在家这么闹,应当早就商议婚事去了。”
    “谁知道呢……不过五天不吃饭可真是……”
    “我看你连五顿饭不吃都受不了吧哈哈哈哈。”
    ……
    顾景昭的茶早就摆在桌上。
    小二给他倒了一杯:“客官慢用。”
    顾景昭颔首,伸手将茶杯端起放在嘴边,侧耳听那些人说话。
    等到他们住嘴,他才喝了一口——
    是清爽的凉茶。
    难道这几日沈瑶没有出现,是在沈府里绝食?
    五天没吃饭,确实是没办法出府。
    她不会是饿死了吧?
    --
    人在饿极了的时候会想什么?
    以前沈瑶不知道,现在沈瑶懂了。
    她全懂了。
    人饿了许久可啥都想不了,毕竟思考也需要力气。
    她现在脑子里面都是空的,身上软绵绵的,连呼吸都觉得累。
    这几日沈瑶也不是全然没吃东西。
    晚上偷偷的吃点糕点和喝水。
    毕竟她只是想要达到目的,又不是真的想死。
    春果悄悄劝过沈瑶,说装装样子就得了。
    可沈瑶却坚持认为,戏要真,就要亲身体验。
    第六天刚开始,沈瑶照旧半死不活的躺在院子里等消息。
    春果端着早饭匆匆的跑了进来:“姑娘,快吃饭吧。”
    沈瑶转过了身,眼不见心不烦。
    现在不是吃饭的时候。
    总不能功亏一篑。
    饭菜的香味直往沈瑶的鼻子里面钻。
    是灌汤小肉包,还有蛋肉粥……
    沈瑶不由自主地咽口水。
    她身体根本不受控制的,本能的往小肉包子的方向去。
    春果将早餐摆好,小声说:“姑娘,老爷让我来跟你说,你说的事情,老爷都应了。”
    应了?!
    沈瑶眼睛瞬间亮了!
    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沈瑶撑着一下起身,拿了个包子往嘴里塞。
    支支吾吾的道:“唔……你不……早说……”
    沈瑶腮帮子撑的鼓鼓的。
    她又连喝了几口粥,没吃多少便觉得胃里有些撑了。
    饿了这么几天,胃都饿小了。
    沈瑶无奈的叹了口气,她还是馋,没吃够。
    可只能忍痛放下。
    她一边擦手一边问:“爹爹说什么时候去侯府了吗?”
    “老爷已经准备好东西,准备后日去侯府,顺道去问问明德公主是否同意婚事。”
    沈瑶一点都不担心:“她会同意的。”
    甚至是求之不得。
    毕竟上一世,在明德公主见到她还没几天,就忙不迭的让人送聘礼来定亲。
    沈瑶扫了一眼剩下的半碗粥,到底没忍住又端过来喝了一口:“二房那面呢?”
    “二老爷那面听说姑娘要嫁人,都十分欢喜。”
    欢喜?
    他们自然欢喜。
    沈瑶冷哼了一声:说不定他们晚上还双眼冒光的偷着乐呢。
    --
    第二日一早,沈老爷便带着谢礼去了侯府。
    谢礼整整放满了一抬箱子,任谁都能感受到沈家的诚意。
    明德公主这几日心情不错。
    世子的腿伤已经好了不少,又因为他腿受伤了没法出去鬼混,很令明德公主省心。
    心情好就能安睡。
    明德公主睡到了快要晌午,这才起来梳妆,待妆毕,常嬷嬷低声说:“公主,外面沈家来人,说是想要见公主。”
    “沈家?”明德公主想了下:“是那个富商沈家?”
    “是,带了一箱谢礼,说要感谢二公子。”常嬷嬷脸色未变:“二公子前些日子在街上救了沈家大姑娘,听说那大姑娘对二公子一见钟情,在家闹绝食想要嫁他。”
    “哦?”明德公主先是皱眉,而后笑了下:“那小子的脸皮确实不错,让小姑娘看上也不奇怪。”
    明德公主整了整衣裙,从妆台前起来:“走,我们去见见这位沈老爷。”
    --
    沈老爷在侯府的厅中已经坐了许久,明德公主才来。
    见到明德,沈老爷赶紧行礼:“见过明德公主。”
    明德公主坐在正位,才淡道:“起来吧,不知道你来侯府找本宫有何事?”
    “多谢公主。”沈老爷起身,发现明德公主没有让自己坐下的意思,他站着道:“前些日子小女在街上遇险,幸亏府上二公子相救,在下此番前来是来感谢二公子的救命之恩的。”
    “此事本宫已经听说了,难为你们有心了。”明德公主顺嘴道:“沈大姑娘没事吧?”
    “托公主的福,小女没有大碍,只是还有一事,请明德公主成全。”沈老爷将头底下。
    明德公主却抬头:“哦?说来听听。”
    “自从小女那日被二公子救下之后,便对二公子情根深种,想要以身相许,在下知道高攀不起侯府,只是因为小女实在是倔强,所以只能腆颜来求公主成全。”
    明德公主不语,好像有些为难。
    常嬷嬷适时开口:“公主,听说沈大姑娘在家闹着不肯吃饭,想来是真心爱慕二公子的。”
    明德公主惊讶:“这姑娘,竟然这般心诚?”
    常嬷嬷点头:“是。”
    “那花儿一般的女孩子,要是饿出来个好歹该如何是好?”明德公主做担心状。
    她想了想,最后道:“既如此,那本宫便全了沈大姑娘的一片心吧。”
    沈老爷当即跪下:“多谢公主成全。”
    “不必多礼。”明德公主笑了笑,抬了个手。
    常嬷嬷见状,将沈老爷扶起来。
    明德公主继续道:“虽是沈大姑娘爱慕,但那那些礼数我们侯府还是要周全的,后日我们便到沈府去下聘,你们回去等着吧。”
    “多谢明德公主,既如此那在下便回去恭候公主。”
    “好,回去让沈大姑娘吃些东西吧,本宫已经应了她,别再把自己饿坏了。”
    “是,多谢公主厚爱。”
    沈老爷说罢,后面的小厮便准备送客。
    明德公主看着沈老爷的背影,满意地笑了下,她随手捏了快糕点咬了一口:“常嬷嬷,最近本宫可真是顺心啊。”
    自己那个儿子不作不闹,现在老二成了这个没用的亲,就再也不用担心借东风越过世子。
    明德公主实在是心情愉悦。
    常嬷嬷也笑着给明德公主添了杯茶:“能让公主心情愉悦,是那些人应当做的,这几日有些热,等过几日公主不如去庄子上避避暑,散散心?”
    明德公主点头:“也好,是时候去玩一玩了。”
    --
    阿桑带消息回来的时候,顾景昭正在书房修毛笔。
    他神色淡淡,借着日光慢慢地将笔尖捋平,不急不躁。
    这支笔他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笔尖都炸毛了。
    可是顾景昭还是舍不得换。
    他那点月钱,连自己和阿桑的吃穿都成问题,更不要提笔墨纸砚这种贵花销。
    “公子,刚刚沈老爷来找明德公主提亲了!”
    阿桑跑的急,有些激动的喘。
    沈家他可听说过,十分有钱!
    以后他们就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
    而顾景昭听到这个消息,半点都没有惊讶。
    他将手中的毛笔尖给捋顺,又沾了热水,才小心地将笔挂起来。
    他淡淡的点头:“嗯,我知道了。”
    来提亲了——
    她没有被饿死。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