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两声咳嗽


    魏紫双手下意识地扒在床沿,就着僵硬的姿势维持一小会儿,抬眼时却注意到母亲羞愧的表情。


    近几个月,她早已经对母亲的一举一动了解清楚,麻痹的双腿直接站立,“妈,不要紧的,医院用的垫子很好,不用担心难以清洗。”


    说话间,魏紫将双手护在母亲肩头,“来,我们去隔壁的洗手间。”


    魏母低头查看身下的床单,发现上面真的垫有一层她不认识的东西,似乎一下子就把流出来的


    东西全部吸收干净,并没有继续下渗。


    “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是个麻烦。”


    “妈,你是来医院治病的。医院什么情况都会出现,医护们不会介意的。她们和爸、哥不一样,而且惠民堂以经济实惠著名,你放心,我工作几年的工资一定可以支撑你在惠民堂治完病的。”


    魏紫小心翼翼地将母亲转移到轮椅上,推着人往洗手间走,中途还不忘狠狠唾弃了家里剩下的其他亲人。


    要她说,就是家里的两个人都不关心母亲,晚期宫颈癌在之前一定有症状,两人竟然一丁点都没发现。


    如果不是母亲再也忍不下去,估计直接死在家里也是有可能的。


    母亲一辈子都为了家里人付出,姓魏的那两个人却狼心狗肺,一点治疗的机会都不愿意争取。


    想到这,魏紫咬着牙齿说:“妈,等治好你的病,你就跟我一去南边,我们母女俩一起生活。”


    魏母沉默许久,低沉地应了一声,“好。”


    母女俩醒的时间很早,在病房坐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医馆内传来其他人活动的动静。


    陈茵昨天将剩下的礼物整理好,准备等大舅有空来镇上的时候,托他转交。


    原本她还想和母亲说说关于父亲在京市的信息,但仔细一想,目前并没有什么证据,只能按下不提。


    清晨醒来,先是晨练,洗漱后吃过早饭,开始巡房。


    说是巡房,整层病房就只有魏母一人,几人直接朝着魏母的病房靠近。


    刚进入病房,大家就发现了魏母身上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魏紫激动地从凳子上站起来,满是期盼地看着陈茵,还不等陈茵发问,主动地一股脑将母亲身上的变化道出。


    “陈大夫,您来了!”


    “只是昨晚上喝了一剂药,我母亲身上流的血明显少了很多。也没有什么想吐的感觉,甚至还想要吃东西,我就给她吃了一点外面熬的瘦肉粥,应该可以吧?”


    “可以。病人有食欲是好事。”


    闻言,魏紫紧张的心瞬间放松,等待陈茵的复诊。


    经过复诊,病人体内的生机正在复现,加上出血量减少,陈茵在原先的方子上,增添了一剂坐浴方,双管齐下,辅助病人的癥瘕之症尽快痊愈。


    “病人正在恢复,期间特别需要亲人的照顾,注意修养。”


    陈茵目光锐利地看着魏紫,留下一句话,转身离去。


    魏紫呆呆地望着一道道白色的身影离开,下意识地摸了摸眼底的青乌,有那么明显吗?


    魏母听着大夫的话都心动,跟着一起劝阻,“大夫说的对,大妹你也休息一会儿,妈也要睡了。”


    她知道自己不睡的话,女儿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直接闭紧双眼。


    见状,魏紫躺在旁边空余的病床上,或许是一夜未眠的作用,刚躺上去,不自觉地陷入沉醉的梦乡。


    母女俩在病房里休息,陈茵她们则是开始一天的问诊。


    刚进入诊室,陈茵放下身上的背包,想起上次去京市前问齐闻仲的事,再次追问相同的问题。


    “对了,闻仲,你什么时候回学校参加大考?需不需要留专门的一段时间准备?”


    齐闻仲停下步子,激烈摇头,“不用,茵茵姐,我感觉我在惠民堂学的,足够应付大考了。甚至我有信心大考成绩差不了。”


    “你有把握就好。看看外面有没有患者?有就开始门诊。”


    齐闻仲是信心十足,面对学校老师的关切也是相同的回答,只等大考时间一到,直接回学校考试。


    他心情雀跃地朝门口走去,直接叫号。


    “一号,进来看诊。”


    “在这!”一对年轻的夫妻齐声应道,拉着身旁的儿子快速朝齐闻仲靠近。


    两人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挂号纸塞进齐闻仲手里,激动的目光肆意地往诊室内打量。


    夫妻俩是昨天到的铜溪镇,准备找这位名声赫赫的陈大夫看诊,但没想到陈大夫出差不在。


    两人原本打算打道回府,反正她们女儿这病说起来奇怪,但是对生命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幸运之神眷顾她们一家,刚准备离开,就听到陈大夫回来的好消息。


    一家三口当即找了酒店入住,一大早天还没亮就来医馆门口等候。


    皇天不负有心人,顺利抢到一号。


    就在夫妻俩带着女儿走进诊室的短短路程,女儿郭小茜就咳了两次。


    齐闻仲跟在陈茵身边这么久,一听就意识到小患者身上有不对劲的地方。


    患者只是简单咳了两声,就像是一些人习惯性的清嗓子似的,乍一听,似乎没什么异常。


    但眼前的患者年龄很小,也就读三四年级的年龄,短短几米,习惯性地咳了两次。


    齐闻仲迅速合上门,越过身位,出现在陈茵身侧。


    夫妻俩把女儿抱在椅子上,满含期待地看着陈茵,“陈大夫,我女儿一直咳嗽,无论春夏秋冬,麻烦您帮忙看看能够如何治疗?”


    两人打听过陈茵的看病习惯,并没有把在其他医院的检查报告和病历本拿出来。


    陈茵仔细地打量一眼小姑娘,对上小姑娘傲娇的眼神,拿出家属签过字的病历本,开始问诊。


    “无论春夏秋冬,小茜类似的咳嗽多久了?”


    “三年。”


    此言一出,陈茵和齐闻仲惊讶地抬起头,朝对面看去。


    小茜妈妈对上两人难以置信的眼神,咬紧牙关,肯定地点点头。


    三年不愈,想要查明最初的病因似乎是个难题,但陈茵还是问了一遍。


    “第一次因为咳嗽看医生的时候是什么情况?突然性的感冒咳嗽?还是无缘无故,亦或是因为吸入不明气体,或者其他?”


    “流感感冒,上学的时候被其他同学感染了。”


    小茜妈妈对女儿第一次上学身边很清楚,更何况女儿还因此留下无法解决的后遗症。


    “咳咳!”郭小茜憋着一口气咳出来,不舒服地撇了撇嘴。


    小茜妈妈一听,哪里还管得了其他,立即将放在包里的水杯取出来。


    “来,快喝口水,润润嗓子。”


    话还没说完,郭小茜一把夺过水杯,直接将嘴巴对准吸管口,显然对眼前的流程非常熟悉。


    等对面的一系列动作停下,陈茵才继续问诊。


    经过了解,患者第一次表现出咳嗽的确是因为感冒发烧,后面出现了“后遗症。”


    平日里除了时不时咳嗽之外,还真的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


    无论是食欲,还是睡觉,都没有受到影响,体检也很正常,只剩下无法查明原因的咳嗽。


    齐闻仲听着听着不禁一头雾水,如果不是家长脸上苦恼的表情,他都要怀疑孩子是装的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见过,有些孩子为了不上学,或者是得到其他的好处,装起病来,把医生和家长唬的是一愣一愣的。


    就在他快要想破脑袋的时候,陈茵突然开始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发问。


    “听你说孩子除了时不时咳两声之外,其他的都很好,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第112章 劳伤咳嗽


    小茜妈妈面对陈茵的提问也疑惑不解,但为了女儿的身体,她绞尽脑汁,有些不好意思地将女儿平日里的日程表道出。


    “小茜基本上每天起床后,吃过早餐,就会去学校上学。老师说她在班上很活泼好动,同时成绩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


    说起女儿在学校中的表现,小茜妈妈脸上是无法掩藏的自豪。


    就连身边的郭小茜也是一样的表情,两人一看就知道是母女俩。


    郭小茜在听到母亲说话时,还会时不时补充,强调自己今年期末考试必定是她的。


    “咳咳咳!”小茜爸爸眼见母女俩越说越上劲,忍不住出声打断,“说说和生病有关的事。”


    闻言,小茜妈妈意识到自己偏题,连忙收敛脸上兴奋的表情。


    女儿可以说是她生活中最得意的成


    果之一,一说起来就不顾场合,尤其是在看病这种场合,她自己都觉得过分。


    “不好意思,陈大夫!”


    “没事。就是要多了解患者的信息,我们才能找准病因。”


    听到陈茵的话,小茜妈妈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容。


    别的不说,就凭陈大夫有这种愿意倾听患者家属说话的态度,哪怕依旧看不好病,她回去也是和亲戚朋友会好好夸赞陈大夫一番的。


    “陈大夫,你这样的大夫我还是第一次遇见,真好。”


    陈茵含笑收下家属的赞扬,将刚刚从小茜妈妈话语中收集到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剖析清楚。


    思考片刻,她再次发问,“如你所说,孩子似乎性子很是要强?”


    “没错!”


    “那她平日里是否在任何学校和家庭活动中都不甘落于人后?”


    “这种性子不好吗?”小茜妈妈开始意识到不对劲的地方,不理解陈茵为何会就类似的问题两次提问。


    “有利有弊。那么我猜孩子在平日里的班级活动当中肯定也很积极主动,例如学期开学搬书、打扫卫生移动桌椅等。”


    话音未落,陈茵抬眸对上对面一家人的眼神,三人如出一辙地露出一副“你怎么知道”的表情。


    与此同时,三人也意识到其中必定有问题存在。


    小茜妈妈疯狂摆动脑袋,晃走脑海中的迷雾,焦急地追问,“有什么问题吗?”


    “孩子过小时不宜进行太繁重的劳动。”


    一听这话,夫妻俩的心瞬间往下沉,陈茵继续说话,打断两人的思绪。


    “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来,小茜,把舌头伸出来看一看。”


    郭小茜第一次听到如此神奇的治病方式,立即对着陈茵张开嘴巴,露出舌头。


    只一眼,陈茵和齐闻仲都看见了舌头的左侧存在明显的瘀瘢。


    “可以了,把手放到脉枕上。”陈茵将放在手边的脉枕转移到郭小茜面前。


    郭小茜新奇地盯着小小的枕头不放,轻轻地将手腕压上去,“姐姐,你这枕头可真小,没有我睡的舒服。”


    天真稚嫩的话语将室内悲伤的气氛一下子冲散,夫妻俩都回过神来,全神贯注地盯着陈茵的动作。


    “换一只手。”


    两只手都结束脉诊,确认患者的脉搏呈现出细澀的特点,再一次印证陈茵心中的判断。


    她将脉枕收回,抬眸对上家属紧张的目光,道出自己的判断。


    “我认为孩子是由于性子过于要强,所导致努伤胸络留瘀,呈现出劳伤咳嗽的症状。在我们中医看来,她属于痰瘀①。”


    “想要治疗此症,主药采用丹参,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其余的檀降香、砂仁……”


    陈茵一边解释开方的原因,一边将方子在纸上记下。


    将方子递给患者的时候,她还不忘安慰道:“孩子目前的症状并不算非常严重,我估计三剂药下肚就会有成效。”


    闻言,夫妻俩高兴地都快直接跪倒在地给陈茵磕头道谢。


    之前两人不知道了走了多少医院,看了多少医生,陈茵是第一个明确给出治愈时间的人。


    三年,她们俩都不知道这三年自己是如何度过来的。


    小茜妈妈眼含热泪,站起身,对着陈茵的方向连连鞠躬,“陈大夫,我们全家都要谢谢你,没有你,我们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是啊!陈大夫,有你的这句话,我们总算是可以安心了。”小茜爸爸跟着附和。


    郭小茜也意识到眼前的大夫可以治好自己的病,有些扭捏地站起身,跟着父母一起道谢。


    感谢时看向陈茵的眼神中藏着不易察觉的倾佩和向往。


    送走郭家三口,陈茵继续看诊。


    不少人听到陈茵从京市回来,激动地朝着惠民堂靠拢。


    如果不是限号,估计陈茵下午就别想按时下班。


    齐闻仲也是闲了一段时间,突然的高强度上班有些难以承受,手用地按压酸胀的脖子,“茵茵姐,你就是我们医馆的大忙人,我在一旁看着都累,你肯定更辛苦。”


    “也不知道今天晚上吃什么好东西?茵茵姐,我叫人给你留大大一份。”


    “那就谢谢你了。”


    陈茵无奈地笑了笑,和齐闻仲一起朝食堂的方向靠近。


    两人下班的时间最晚,其他人早已经到了食堂等候,令人出奇的是,今天的食堂格外热闹,陈茵两人还没刚走下楼,就听到食堂传来的热闹声响。


    对比起来,和昨天她刚从京市带回来特产烤鸭时丝毫不逊色。


    “难不成今天食堂买到了什么难得的好东西?”


    “估计是……”齐闻仲兴奋地往前大步奔跑,想要知道食堂有什么好吃的。


    就在他大步越过门槛的刹那,一道不算陌生的身影出现在眼前,让他将脸上兴奋的表情瞬间转为戒备,低声嘟囔,“怎么是他?”——


    作者有话说:明天请假,后天晚上十点左右更新


    ①《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第113章 年礼


    陈茵疑惑地看着齐闻仲突然停下的脚步,慢步跟上,“怎么了?”


    “好像食堂来人了。”齐闻仲有些怏怏地说。


    陈茵仔细一听,也把食堂的人的声音辨认出来,有些不解地看了齐闻仲一眼,不明白齐闻仲为什么总是看温年不满意。


    但交友是一件比较讲究缘分的事,她对双方并不会强行要求。


    思想来去,轻轻拍了拍齐闻仲的肩膀,安抚道:“今天肯定会有好吃的。”


    说完,陈茵快步往食堂走去。


    齐闻仲落在后面,别扭地抿紧嘴唇,不发一言,跟着陈茵的背影一起进入食堂。


    大家伙儿早在食堂等了许久,一看见陈茵的身影出现,温年立即快步迎上前,直接抢在好几个人前面。


    “陈大夫,你工作结束了?”


    “你来铜溪,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温奶奶呢?我也好提前给你们安排。”


    陈茵伸长脖子往四周看了一圈,都没发现温奶奶的身影。


    温年脸上的笑意更深,轻轻摆手,“到的时间有点晚,不好打扰。奶奶现在在酒店休息,明天再上门看诊。之前医馆开张的时候临时有事,没有亲自上门庆贺,我就想提前来看一眼。”


    吴冬梅一听,顿时不乐意了,帮着补充,“小温哪里只是来看一眼,还带了很多羊城的特产,比你姨还要豪横。”


    陈茵抬头朝着身后窗口前桌子快要堆满的方向看去,一眼扫去,依稀能够辨认出摆放在最上层的


    花胶。


    眉头下意识地靠拢,不明白对方怎么上门又送这么多的贵重礼物?


    她刚准备开口让温年把东西收回去,殊不知,温年早已经把她的性子摸的透透的,立马出声解释。


    “陈大夫,你帮我奶奶看诊,这点礼物只是我们一家人的小小心意而已。何况这些东西在羊城买来也花不了多少钱,其中不止是这些看诊的感谢礼物,还有即将到来的春节的年礼。”


    “这次看诊回去,估计开春之前奶奶都没空再来惠民堂复诊,所以提前送了一点年礼,一点都不多的。”


    听到过年送礼,吴冬梅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温年一眼,“小温你怎么不早说?”


    “那你们这次晚点回去,姨也在开始做过年的腊肉、腊肠,你也带些回去吃。”


    “多谢吴姨。”温年想也不想地直接回应,“不知道东俞的腊肉、腊肠是怎么做的?我们羊城也做,我们是……”


    食堂俨然成为了温年和吴冬梅两人交流两地不同风俗的场合。


    如果不是陈茵提醒,估计两人能一直聊下去,都要忘了到吃晚饭的时刻。


    坐在位置上,陈茵扫了一眼餐桌上的饭菜,立即意识到温年肯定比他说的时间还要早到。


    不然她想象不出一个晚到的人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餐桌上如此丰富的菜肴。


    今晚的餐桌上不只是有满满东俞风味的餐食,还夹杂着不少羊城的传统菜色,用到不少摆放在桌上的各种干货。


    陈茵看到母亲动手后,拿起筷子,准备朝温年赞不绝口的五指毛桃鸡汤伸去。


    还没探出手,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手臂被人撞了一下。


    侧身看去,只看见柳梦溪对着她一番挤眉弄眼,把陈茵看的是一头雾水。


    “你怎么了?”


    闻言,柳梦溪激动的小脸一点都没受到影响,飞速朝着陈茵靠近,努了努嘴巴,示意一下坐在对面的温年。


    “温同志可真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我得叫齐闻仲那个家伙好好学学。”


    对此,陈茵赞同地点点头,“会点厨艺的确是件好事。”


    “啊?”柳梦溪怎么也没想到陈茵竟然没抓住自己言语中的重点,竟然与她预想的方向偏了十万八千里。


    “快吃饭吧,不然就要都被你家小齐全部吃了。”


    “什么!”柳梦溪果然顾不上说话,迅速加入到食物的争夺当中。


    不得不说,温年的手艺是真的好,一顿饭下来,根本没有一个人可以第一时间下桌休息。


    都是一边在椅子上回味,一边仰躺着缓解肚子的不适。


    温年看见大家吃的开心,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想起刚刚在餐桌上观察到的画面,觉得往后可以多往惠民堂寄些陈茵喜欢吃的食材。


    每每到这种时候,他都会觉得要是陈茵能在羊城开医馆该有多好。


    一群人晚饭结束,迅速将食堂的卫生打扫干净,各自回家休息。


    陈茵上楼时在三楼停下,走到魏母的房间巡查一番,确认没什么问题才继续上楼,开始她们惠民堂熟悉的晚上交流。


    翌日,温年陪着奶奶造访惠民堂。


    温奶奶是第一次来到新修建的惠民堂,站在门口,看着惠民堂古朴的装修风格,“小年,陈大夫的医馆看起来还真有点以前的样子。”


    “奶奶,你进去之后就知道了,医馆还是有不少现代化的模样,干净整洁,更重要的是有陈大夫这样好的大夫坐镇。”


    “你说的也是,医馆最要紧的还是大夫。”


    温奶奶慢步往前走,步子很是缓慢,仅仅只是从门口下车走到大厅,都耗费了好一番力气。


    温年看着担忧不已,忍不住劝导,“奶奶,不如还是坐轮椅吧?医馆有电梯,上楼看诊很方便。”


    “不用!”温奶奶想也不想地拒绝。


    之前的车祸给温奶奶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陈茵及时止血,帮助羊城医院顺利开展手术。


    但是对于一个年迈的来人而言,失去大量鲜血,需要恢复比年轻人耗费的时间更长,也更难恢复到以前的模样。


    加上伤的腿,近一年行走都变得有些困难。


    眼见在羊城并不能寻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温家人经过温年的提醒,总算是想起了当初第一个帮助温奶奶的陈茵。


    一行人迅速从羊城出发,在云川县医院找到陈茵。


    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和复健,现在温奶奶已经可以走些路,今天来找陈茵看诊,温奶奶也是想要展示一下近几个月的成果。


    两人一步一步地朝电梯靠近,乘坐电梯,来到二楼。


    几乎没用怎么打探,两人一眼就看出了陈茵所在诊室的位置。


    近些日子大家虽说意识到惠民堂除陈茵之外,其他的大夫手里也是有些真本事的,但是大家还是习惯性地选择陈茵看诊。


    所以一到惠民堂,只要看哪间诊室门口站着的人最多,就知道陈茵在哪里。


    温奶奶行动不便,特意取了快要午休时的票,来到诊室还有位置可以坐着休息。


    温年站在一旁,呆呆地望着诊室大门的方向。


    不一会儿,齐闻仲送走看诊的病人,准备叫号,却看见了在门口等候的温年和温奶奶。


    “温奶奶、温同志你们来了?是几号?我看一眼还有几个到你们。”


    “20号。”


    “马上还有两个号就到你们,稍等一会儿。”齐闻仲立即回道,并朝着等候的人喊道:“18号在哪里?请进来看诊。”


    “这这这!”


    18号迅速回应齐闻仲的叫号,看了等候的温年两人一眼,跟着齐闻仲进入诊室。


    屋内,齐闻仲将温奶奶两人在门外等候的事情告知陈茵。


    “看的时间很准,估计给温奶奶看诊结束,我们午休就要开始了。”


    听到陈茵这话,齐闻仲才意识到温年的特殊时间安排,有些惊讶地点点头。


    不一会儿,轮到20号,温年搀扶着奶奶进入诊室。


    两人一步一步地朝着陈茵靠近,速度很慢,陈茵和齐闻仲一点催促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满含期待地看着温奶奶挪动的步伐。


    作为陈茵在羊城经历的特殊病例,以及周雪问为此不远千里特意上门求学的原因,惠民堂的人对温奶奶的病历一清二楚,知道对方现在能恢复到眼前的情况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直至温奶奶在凳子上落座,几人才觉得松了一口气,跟着落座。


    陈茵像是聊家常一样,了解这段日子温奶奶在身体上的变化。


    两人一问一答,如果不是在医馆,估计还会以为是哪一家的小辈和长者在聊家常。


    通过问诊,再诊脉,陈茵确定了温奶奶的病情已经得到极大的恢复。


    “您的身子骨很好,已经在逐渐恢复。之前喝的药可以停下,换成更加适宜您的方子。还有就是,腿要想恢复成手术前的样子,还需要进行复健,但也不要过度。”


    说着,陈茵将新方子写在纸上,递给温年。


    “带着方子回去抓药即可,我相信以你的本事,想要找到上好的药材不是什么难事。”


    “直接在陈大夫你的医馆抓药不是更方便?陈大夫你用药可没有差的。”


    温年想起自己在药材市场看见陈茵时的场景,忍不住用开玩笑的语气说。


    他自己也清楚直接从惠民堂带回去所有用药是不现实的,回去之后总是会需要用其他地方的药材。


    结束看诊,陈茵邀请两人留下来用午饭。


    “我们医馆的食堂味道还不错,也有适合病人的饭食,两人留下来尝尝。”


    此言一出,温年下意识地抓紧奶奶的胳膊,跟着附和。


    “没错,食堂的味道很好。昨天我品尝了一次,现在还在回味。”


    温奶奶哪里看不出孙子的小心思,侧脸避开陈茵的视线,对着孙子一阵挑眉、使眼神。


    甚至起来捉弄孙子的心思,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在温年快要急得跳脚的时候答应陈茵的邀请。


    “那就让我好好尝尝东俞的菜色。”


    于是,一行人朝食堂的方向走去。


    刚进入食堂,温年立即被吴冬梅叫去。


    昨天吃饭的时间太晚,两人交流起做腊味的时间根本不够,吴冬梅对羊城流程的甜咸口腊味实在是太好奇,一有机会,就抓住温年好好研究一番。


    温奶奶看着欣然前往的孙子,无奈地摇摇头,她也不知道她们温家怎么就出了温年这个特例。


    明明温家是以军政立家,偏偏出了温年这个不爱事业,只爱围绕美食打转的人。


    她一把抓住陈茵的手,半开玩笑似的开口,“我们家温年就是爱研究吃呀喝呀的,一点都没有像其他男人一样的事业心,我们一家人也是没办法了。”


    “有自己的爱好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更何况温同志还喜好专研,如果他愿意就此闯一番事业,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谁说男女就要按照世俗约定成俗的方向走?”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温奶奶您会想象到会有像我这样年轻的女大夫吗?”


    陈茵有过因为身份被限制的经历,在听到类似的话,忍不住为温年辩驳一番。


    温奶奶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轻轻地拍打陈茵的手背,“哈哈哈!是我老古董了。”


    结束午饭,温年把奶奶送回酒店的途中,温奶奶把食堂发生的事的告诉孙子。


    “陈大夫是个不拘泥于陈年旧俗的人,你算是幸运的了。”


    “奶奶,你…你看出来了?”温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温奶奶惊讶地扭头看向身后推动轮椅的孙子,不解地问:“难道还有人看不出来吗?”


    “陈大夫就看不出。”


    此言一出,顿时把温奶奶噎的无话可说,毕竟她是真的没有在陈茵身上看见一丝知晓的意思。


    想到这,她不满地直接给了温年的胳膊一巴掌。


    “说起来还不是你不努力?现在你和陈大夫之间,还是病人家属和大夫的关系,陈大夫会把你当做一个普通朋友相交就不错了。”


    奶奶的话像是突然给了温年一筹莫展的难题一个解决思路,瞬间两眼放光。


    “奶奶不如我们这次推辞几天再回去吧?我想和陈大夫的母亲多多学习一下东俞菜色的做法。”


    “想做就去做。”


    随后几天的时间里,惠民堂的人都惊奇地发现在医馆内看见温年的频率越来越多。


    食堂旁边挂着的腊味也越来越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辣和甜蜜的气息。


    在东俞大家都很少做甜口的腊肠,不少人经过看见,都要凑近观察。


    不得不说,新奇的吃食就是吸引人的兴致。


    陈茵和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时,能够明显地看见大家停留在晾晒腊味方向的目光。


    她下意识地跟着一起看过去。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和母亲一起悬挂腊肠的温年。


    温年听到脚步声,也一直在看见几人的方向,注意到陈茵扭头的动作,迅速对上目光,抬起手里的腊肠,微微一笑。


    陈茵抬脚往两人的方向走过去,看了几根腊肠,问道:


    “这些腊肠做的是不是有些多了?”


    吴冬梅一听,连连摆手,“不多不多。小温和我说了,这些肉晒出来也就剩个七成。家里有这么多的人要送,还有你徐叔、小齐和梦溪她们的家里,我还担心不够呢。”


    难得有新奇口味的腊肠,她可得好好准备一番,给熟悉的亲朋好友都送去,让大家都尝尝。


    “妈,你和温同志辛苦了。”


    “没费多少力气,腊肠很容易做的。第一批做好的腊肠已经晒的半干,不如今天就尝尝吧?”


    温年露出一抹不好意思的笑容,连忙转移话题。


    吴冬梅顺着温年的提醒往最前排的腊肠看去,赞同地点点头,“小温,听你的。”


    毕竟再不吃的话,也不知道温年离开前能不能吃上自己亲手做的腊肠。


    吴冬梅快速将手里的腊肠全部挂上,取上刚晒好的腊肠,听从温年的建议,将腊肠放到米饭上蒸熟。


    不一会儿,整个食堂都弥漫着腊肠的香甜气息。


    在场的仅有三个外地人,大家都对甜口腊肠散发出的香味很是新奇和渴望。


    柳梦溪更是伸长脖子,仔细嗅空气中弥漫的气息,“还真别说,甜口的食物平常都不怎么吃。但是这个甜口的腊肠味道闻起来还挺让人流口水的,比市面上卖的多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应该是温同志的独家秘方。”陈茵依稀能从其中闻出几种药材的香味。


    “独家秘方?”柳梦溪好奇地瞪大双眼,像是探照灯一样,往温年所在的方向偷偷打量。


    温年对上两人的视线,微微一笑,努力忽略发烫的耳根。


    很快,柳梦溪就没了心思关心温年的独家配方,因为蒸好的腊肠平铺在米饭上,出现在众人眼前。


    殷红的腊肠肥肉部分晶莹剔透,瘦肉是一种不同于熟悉的香辣腊肠的更鲜艳的红色,表面泛着油润的光泽,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品尝后只会觉得它的滋味和颜色一样出彩,甜口在腊味中竟然一点也不显得突兀。


    “真的是太好吃了!温同志你真的是厉害!”


    柳梦溪放下饭碗,对着温年竖起大拇指,对上对方的视线时,还意有所指地挑眉,示意自己明白对方的小心思。


    心思被陈茵的好友戳破,温年双颊发烫,热气不断在脸上翻涌。


    有那么一瞬间,他的大脑接近无法运转,理智回笼后,他意识到柳梦溪会是一个不错的帮手。


    “柳大夫喜欢就好,有空我多做一些,放在冰箱保存,可以吃很长时间。”


    闻言,柳梦溪满意地点点头。


    *


    纵使不舍,温年也不能在东俞一直待下去,要带着奶奶一起回家过年。


    离开前,他终于下定决心,出现在陈茵面前。


    陈茵刚开始还以为温年是想要问关于温奶奶治疗的问题,没想到对方往自己跟前一站,就是一尊雕像。


    在陈茵看来,温年没有动作。


    但温年自己觉得胸口的心跳不断加速,甚至有那么一瞬间,都觉得心快要从身体里跳出来。


    双脚在鞋里躁动不安地来回抠地,手藏在口袋里快要抠破,舌头一直无法履平整,无法开口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最后还是陈茵忍不住,率先开口。


    “温同志,你放心,温奶奶的病情已经非常稳定,只要按照我制定好的恢复方案,会逐渐靠近你们家属的预期效果。”


    “不!”温年慌乱地连连否决,双手无措地乱摆。


    “那你特意找我出来,是想说什么?”


    “我…我…我……”


    温年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言辞是如此的匮乏,结巴地说出自己的目的。


    “我就是想问问,依照我们目前认识的进度,彼此已经是朋友了吧?”


    “那是当然。”陈茵迅速给出肯定的答案。


    话音落下的瞬间,温年只觉得春暖花开,眼前的一切都变得可爱起来,愉悦的气息由内而外地散发着。


    “既然我们是朋友,我叫你一声陈茵,可以吧?”


    “可以的,温年。”


    温年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名字如此好听,唇角上扬,几乎是脑袋被喜悦冲昏后一片空白地离开。


    陈茵的目光有那么一瞬间被笑容晃眼,她不解地摇摇头,转身离开。


    刚回到办公室,聚集在此的柳梦溪几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大家隐隐都明白温年的心思,刚开始都以为对方把陈茵叫出去,是想要表明心中的情意。


    可柳梦溪看着进门的陈茵,总觉得有什么地方怪怪的,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双眸发出促狭的笑意,“茵茵,温同志把你叫出去干什么?”


    “就是问问我们之间是不是朋友?”陈茵有些不解地复述温年说过的话。


    “就这?”


    “就这。”


    柳梦溪听到肯定的答案,整个人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顿时蜷缩在椅子上。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看起来身形挺拔的温年,竟然胆子如此之小?


    都已经把人单独叫出去了,目的就只是想问问彼此之间是不是朋友关系?


    真的是恨铁不成钢!


    陈茵疑惑地看了眸子瞬间黯淡的几人,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之前没结束的交流会。


    另一边,温年神思飘忽地回到车上,把温奶奶看的是一愣一愣的,忍不住在心中腹诽:真像个大傻子!回去之后得找人好好教一教如何追求对象才行。


    “陈大夫肯定回答你们是朋友,对吗?”


    “奶奶,你怎么知道的?”温年听到“陈大夫”三个字,总算是找回理智。


    “这还用问?看你的样子就知道,真的是不成器,这种问题还要特意当面问一次。一点都没有我们温家人做事干脆利落的模样,回去好好学一学。”


    温年听到前面还想反驳,可听到后面还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顿时两眼放光。


    迅速扭头,一脸急切地看着奶奶,追问道:“哪里可以学习?”


    “回去就知道了,”温奶奶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心中已经开始琢磨到底让他爷爷,还是他父亲进行教学。


    *


    时间匆匆,很快就到了休假的时候。


    陈茵有些奇怪,最近一个星期,外公外婆一大家子竟然一个来镇上的都没有。


    正好她从京市带回来不少礼物,还有刚刚做好的广式腊肠,都想要带回青山村,给外公外婆尝尝味道。


    “妈,东西都装好了吗?”


    “好了好了!马上就走。”吴冬梅卖力地往背篓中装入想要带回老家的物品。


    陈茵在一旁看着频频瞪大眼睛,“妈,别只往自己的背篓里塞那么多,背上山很累的,往我这里装一点。”


    “你还要带药材,万一大家需要看病呢?这点东西,我还是能够背的。”


    说着,吴冬梅往背篓顶部穿入绳子,防止里面的东西在行走时掉落。


    当四人从医馆出发时,没有一个人的身上是空闲的。


    吴冬梅和陈茵母女俩带着吴青鸾和吴玉珠两人一起回村。


    繁重的行李和寒冷的天气都使得四人行走的速度变慢,等四人到达陈茵外婆家,时间比以往晚了不少。


    陈茵将提前打包好的礼物袋子从背篓中取出,塞进吴玉珠手里。


    “里面是师父从京市带回来的小礼物,你和青鸾都有。里面有些吃的,带回去和你奶奶一起尝尝。”


    “谢谢师父!”吴玉珠将礼物接过手,深深鞠了一躬,迅速跑开。


    两人说话的动静吸引了屋内外婆的注意,立即从厨房出门查看。


    当看清楚陈茵的面容时,整个人开心地迅速迎上前,“茵茵,你怎么有空回来了?你大舅说你去首都了,这么快就回来了?”


    “回来快一个星期了,带回来不少礼物,休假特意带回来给您瞧瞧。”


    陈茵快步迎上前,簇拥着外婆往屋内温暖的地方走。


    等四人都进了屋子,陈茵三人把手里的东西全部放到地上,开始一一检阅。


    “外婆你看,这是我特意从首都带回来的丝巾,不管是戴在头上,还是扎在脖子上,都可好看了。”


    陈茵一边说话,一边将看好的给外婆的丝巾取出,直接对着外婆装饰起来。


    李春禾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能带如此鲜艳的花色,整个人乐的快看不见眼睛。


    话语中多是推辞,但戴上之后,兴奋地走到家中唯一的脸盆架前面,对着饱经风霜的镜子照起来,仔细查看自己的模样。


    她欢喜地来回转身,前后看了一个遍,夸赞道:


    “茵茵,你还真别说,戴上之后,整个人看起来都年轻不少。”


    “外婆,你年纪本来就不大。等有时间,我们一起去首都逛逛。”


    提到首都,外婆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起来你爸还是首都人,有机会我们去你爸的老家看一眼。”


    此言一出,屋内的欢乐的气氛瞬间减弱。


    吴冬梅一想起早死的丈夫,心中就不是滋味,但不得不说,她妈说的对,作为老陈的儿媳妇,她连老陈家的地方都没去过,说起来都没有礼数。


    “妈,你说的对!有机会我让茵茵带着我们一起去。”


    面对母亲坚定的眼神,和外婆期待的目光,陈茵强忍住心中杂乱的思绪,肯定地点点头。


    “我一定会带妈你们去首都的,看属于我们陈家的故地。”


    说完首都的事,陈茵将属于青鸾的礼物递给她,顺便问一下家中的情况。


    “外婆,看样子外公和大舅他们又是去山上了吗?”


    说到山上,李春禾的脸上瞬间洋溢着收获的笑容,“那可不!”


    “小齐他们家推荐的苗子真的是太好了!今年山上不少苗子都长的高高壮壮的,你外公和大舅他们恨不得直接在山上吃住,琢磨怎样修剪更合适,等着明年结果。”


    “如果你最近不上门,估计他们也要去镇上找你,询问枳壳和枳实炮制的技法,不然明年他们俩可不敢动手。”


    自打今年在忍冬和艾草上面吴秋丰挣了钱之后,对于山上的苗子是越来越看重。


    不只是他们一家,还有村里的其他人家,都对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非常感兴趣。


    如果这一次吴家在枳壳和枳实的加工上也有成效的话,估计村子里的人都会跟上吴家的种植步伐。


    所以,外婆虽然只是说自家对山上的情况十分看重,其他人家何尝不是如此?


    有些人家即使没有靠近吴家山地位置的地或者山,都会故意经过,只为看几眼山上果子的情况。


    这种关键时候,不怕君子,就怕小人。


    吴秋丰只能带着儿子吴文博天天蹲守,防止有人使坏。


    陈茵听到外婆的话,当即就想要去山上看看情况。


    她还没转身,手立即被外婆拉住。


    “忙什么?这一时半会儿也耽误不了树果树的生长。我一看你们三个的模样,就知道是一大早从镇上出发的,中午肯定还没有吃东西,外婆给你们煮碗面吃吃。”


    不说不觉得,一说陈茵还真的觉得有些饿了。


    她摸了摸肚子,不好意思地看了外婆和母亲一眼,安稳地坐在凳子上,等候今天的午饭。


    吃过午饭,四人一起朝园子出发。


    路上遇到不少人,大家纷纷朝陈茵投去好奇和渴望的目光,似乎是想要从她身上寻找到药材种植的秘密。


    大部分人都记得陈茵之前义诊的恩情,纵使抓心挠肝似的好奇,都只是用目光试探,没有人直接拦路逼问。


    吴建行就是少数人之中的一个,尤其是当初他还是那个积极主动和吴家换地换山的人。


    一想到吴家就要在自家地上红红火火地挣钱,整个人是抓心挠肝的难受。


    换言之,那是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


    好不容易听到陈茵回来的消息,他什么也不想直接从家里冲出来,想要找陈茵问个明白。


    “茵茵,我是你建行叔。”


    “建行叔好,你是有什么事吗?需要看诊的话,不着急,今晚去我外婆家找我就行。”陈茵看见对方纠结的表情,还以为是来看病的。


    吴建行听到陈茵的话,不禁露出谄媚的笑容,他焦躁地搓搓手,“叔不是来找你看病的。”——


    作者有话说: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第114章 目的不成


    陈茵注意到对方与众不同的神色,好奇地问:“那是为了什么?”


    吴冬梅从吴建行的神情中看出一点意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散,她是没那么大的心胸,自家都还没挣到钱,这些人就闻风而动。


    于是,在吴建行准备觍着脸透露出自己的目的时,吴冬梅抢先开口。


    “建行啊,我和茵茵正准备去大哥种果树的山头看看,有些着急,没什么急事,就让一让。”


    说着,她作势就要推开吴建行的肩膀,继续前行。


    没达到目的,吴建行岂会如此轻易的放弃,下次见到陈茵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嘿嘿嘿!冬梅,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说说话而已。刚刚我才从山头路过,秋丰哥和贵叔也没在忙什么,不着急,不着急。”


    “有事您就说。”


    吴建行激动地搓搓手,吞咽了好几口唾沫,才总算是把嘴张开。


    “我就是听说秋丰哥今年靠山地挣了不少钱,采摘的药材都是卖给茵茵你开的医馆。所以想问问,如果我们也种药材,能不能也直接买给你。”


    “你现在是在镇上开了大医馆,但是我们这些村里只会刨土吃的,不想点法子,估计连孩子读书都供不起了。所以…所以……”


    吴建行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想直接从陈茵身上挣钱。


    吴冬梅作为医馆的管理者之一,有了专业的会计人员后,她更加清楚医馆运行的主要支撑是什么。


    别看今年大哥一家跟着她们挣了一点药材钱,但这些的前提都是医馆正常经营,加上收的量不多。


    一旦她们今天同意了吴建行的请求,估计都不用等上明天,今晚上就会有一伙村里人把她们堵在家里。


    吴冬梅侧头看着女儿,眼神中满是不赞同,村长们的提议和女儿的想法并不能用在这个时间点。


    陈茵感受到母亲强烈的视线,侧头看了一眼,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抱歉,医馆目前无法接收更多的药材,恐怕要辜负叔你的好意了。”


    “什么!”吴建行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在他的想象中,陈茵根本不会拒绝,毕竟这一年来陈茵在村子里的表现众人皆知。


    仁心仁义,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吴建行惊诧的目光中满是不敢置信,死死盯着陈茵的眼神好一会儿,最终还是他自己败下阵来。


    不管心里有多么的恼火,对上陈茵真诚的目光,他还是想起了陈茵的身份。


    为了一个可能存在的挣钱机会,得罪一个可以救命的大夫,


    不值得。


    吴冬梅看着对面怅然若失的表情,忐忑的心总算是平稳下来,拉着女儿的胳膊就往山头的方向走。


    陈茵几人的背影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山间小路,吴建行才回过神来。


    旁边观察的一看吴建行的表情就知道结果是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直接当着当事人的面再问一次。


    吴建行一听,刚刚没有宣泄出去的脾气,立即爆发。


    “想知道自己去问茵茵!连开口都不敢,还想做买卖?”


    吴建行推开人去,气势汹汹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一脚差点踩落田埂,往刚长出幼苗的油菜田倒下去。


    众人看着吴建行气呼呼的背影,鄙夷地撇撇嘴。


    “不就问一声,脾气那么暴躁干什么?”


    “刚刚看他的模样就知道冬梅家女儿肯定没同意,也就是当着我们的面豪横而已。”


    “这种人活该挣不到钱,那么大的一块山地,竟然钱都没花就换给了吴秋丰,活该!”


    ……


    另一边,陈茵几人已经逐渐靠近山头,远远的就能看见山头与众不同的绿色。


    山头模样和她上次看比起来变化很大,原本稀稀拉拉的树苗,经过一个春秋,已然茁壮成长,可以期待明年春天的蜕变。


    吴冬梅心中却有不一样的意见,“山头的果树看起来比上次‘小’了不少。”


    “没错。之前不是茵茵和小齐从市里带来很多关于中药材种植的书籍吗?你大哥和你爸,天天琢磨种植书,以前扫盲的时候都没有那么认真。”


    李春禾没想到女儿这么久没回来,竟然还能看出变化。


    “书上说果树种植都需要修剪、修枝,以及矮化处理。方便明年果子出来,也容易采摘,天气冷了之后,你大哥和你爸就忙活起来。”


    “怪不得,”吴冬梅忍不住感叹一声。


    想到这,几人加快脚下的步伐,身影迅速出现在山脚。


    吴秋丰注意到山下有些熟悉的身影,伸长脖子往下望。


    近些天出现在山头附近的人是越来越多,做起活来,是一天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在忐忑不安的情绪中,吴秋丰突然看见妹妹和外甥女熟悉的身影,立即快步跑下来。


    陡峭的山峰加上奔跑的举动,把山脚的李春禾是看得心惊胆战,吐槽道:


    “都已经是可以当爷爷的年纪了,性子还是那么不稳重。”


    吴秋丰刚靠近山脚,听到的就是母亲吐槽自己的话,当着家中小辈的面,真的是羞愧难当。


    “妈,我小心着,没事的,一年来我已经把山头摸的一清二楚。”


    “难道你没听说过,溺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跑那么快干什么!”


    吴秋丰不敢在冒犯母亲的威严,也不想要再丢面子,连忙转移话题。


    “茵茵,你今天怎么有空回村了?医馆不忙吗?”


    “前些天为了治病,去了首都一趟,带回来不少特产,全都放在家里了。难得今天休假有空,就想着回村看看,顺便看看种植情况。”


    第115章 视察


    “首都啊!”吴秋丰听后忍不住感叹出声。


    一听到首都两个字,他的脑海中就情不自禁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模样,当初他还是在报纸上看见的。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他竟然还没有去过心中的圣地。


    感慨间,想到身后的果树,只要挣上钱,去首都就不再是空想,一颗心越发火热,恨不得时间一下子就来到明年六七月。


    陈茵留意到大舅炙热的眼神,立即明白对方心中所想。


    这一次她是应邀前去,只能独自前往,等李爷爷那边传来好消息,到时候她们一家都可以去首都逛一圈。


    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她转移话题,问起山上的果树。


    “大舅,这些枳子树看起来可比种下去的时候长大多了,你养的很好。”


    “哈哈哈!”吴秋丰抑制不住地笑出声,眼角眉梢都是得意,“都是你和小齐推荐的书好,也多亏当初因为你爸的缘故,压着文博念书,不然我们这些老家伙认字起来,还是有不少麻烦的。”


    心想:老话没说错,不管什么年头,读书总是不会出错的。


    “我看其中不止文博哥出了大力气,一家子都为了果树费心劳力。”


    面对陈茵的夸赞,大家笑而不语。


    为了挣钱,一点点力气而已,对一直在土里刨食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陈茵看出大家在高兴之余眼神中的担忧,将自己已经想好的规划说出来。


    “不久后在西蜀,就会有一次行业大会,届时我多打听,帮着山上的果树一起寻找出路。”


    说起来,目前为止一家子挣钱都是依靠小一辈,吴秋丰有些不得劲,抓了抓后脑勺。


    “茵茵,你也别把担子扛在自己一个人身上,你还是看病治人最要紧。这边要明年六七月才忙起来,我和你文博哥准备去市里看一看,那么大的中药材市场,肯定不会卖不出去的。”


    “就是在炮制手法上,大舅还得找你帮帮忙。现在你越来越忙,我还真担心到时候找不到你。”


    “最近快过年,时间充裕,回家的时候我们用其他人家不成熟的橘子试试手。”


    “好!”


    又一桩烦心事定下,吴秋丰的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


    说完正事,陈茵跟着大舅往山上走,观察枳子树的长势,预估明年的产量。


    就在她们一家人在山上忙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另一波人正气喘吁吁地朝着青山村靠近。


    傅蕤走在人群中最前方,之前称呼她为傅县长,现在就应该是傅书记了。


    刚到云川县的这两年,傅蕤每年都会在农时时下乡视察,观察最重要的三农变化。


    今年身份变化,作为云川县的一把手,临近过年,她立即拉住整个县各个部门的一把手下乡视察。


    在她看来,只有实地体验过,才具有发言权。


    政策变化不过区区十几年,一些人坐在岗位上尸位素餐,下个乡和要了他的命一样,还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气喘吁吁,一看就知道平日里什么都没干。


    傅蕤梗着一口气走在最前面,一侧是经常跟在她身边上下忙活的秘书,一侧则是部队退伍转业公安局长。


    前年大王山村的事,让整个云川县出了一次大丑,公安局更是直接把脸伸出去让人打。


    刘威自身难保,但是看到身后上气不接下气的人,还是忍不住劝说一句,“傅书记,大家有些走不动了,不如休息一会儿吧?”


    “休息!”


    傅蕤猛地转身,锐利的目光朝一个个弯腰、大口喘息的人看去,叫人不敢直视。


    “还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想要休息,那我们县里平日里住在深山村子里的百姓是怎么走的!”


    “难不成她们比你们这群干部要多出来两条腿?两只胳膊?”


    “她们为了卖那一点点农产品,挣上一点辛苦钱,一天走上一个来回都不敢说累,你们有什么好说的?”


    一连串锥心刺骨的话说出口,没有一个人敢反驳。


    傅蕤见众人不说话,继续埋头往前走。


    身后跟着的一群人默默将目光对准主管道路建设的交通局局长,都是他主管的乡村道路建设,现在村民的出行成为问题,他需要付主要责任。


    交通局不甘示弱,将目光对准财政局。


    如果不是没钱,他们怎么会不好建设乡村,这些都是没钱的问题,财政局负主要责任。


    财政局的钱又不是自己的钱,下发的钱都是在预算内的。收上来的钱,也不是他们能够主导的,都怪其他部门无法创造更多的收益。


    反正说来说去,他们都没有责任。


    难道傅蕤不清楚县里的窘境吗?


    没钱的确是一大原因,但是有些事情,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财,也可以到达为民服务的目的。


    比如现在走的山路,不说和县里一样用水泥过一遍,使其平整开阔,但是每年冬日,农闲的时候,号召百姓们一起扩一扩,总没有问题吧?


    再从县里的石材厂低价购买一批碎石子,铺在路面上,总会比现在好走吧?


    一群人不是没想到、不知道,而是觉得这一切都和自己没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种心理在她傅蕤主政一方之后,是一定不能再有的。


    她今天特意视察下面的情况,就是准备给普通百姓们找一找富起来的路子。也是给坐在上面太久,不懂得为民服务的人一些切实的事做一做。


    在来到铜溪镇之前,傅蕤已经看过不少乡镇和下面的村子。


    大部分乡镇都是发展水果种植业,算是本地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同质化明显,产量增多。


    老话说得好,谷贱伤农。


    她们云川县的水果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相似的水果集中在相同的时段大量上市,根本买不上价钱。


    其他的一些养殖业都是小打小闹,毕竟养殖一旦遇上疫病,全军覆没的概率太大,大家都不敢冒太大风险。


    如此一来,傅蕤想要推动本地居民致富,如何选择产业就是一大问题。


    此刻,在傅蕤眼中,见效最快的当然是和其他地方一样,招商引资,哪怕是在一定时间内倒贴也行。


    只要有外面的企业愿意入驻,就算是政府不赚钱,企业能够招聘本地职工,盘活一些上下游环节,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提升。


    傅蕤愁眉紧锁地往前走,思索她们云川的出路。


    身后的人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傅蕤来了云川之后,大家都隐隐约约了解了这位傅县长的信息,听说军方的背景很是雄厚。


    如此关系之下,地头蛇也不敢压这条过江龙。


    不管大家心中是什么想法,一行人终于进入了青山村的地界。


    寒冷的冬日,除了会去吴秋丰山头周边晃荡的人之外,大家都在家中烤火休息。


    更何况现在的时间点还是下午,连出门摘菜的人都少。


    因此,进入村头好一会儿,傅蕤一行人都没有看见村里有人影经过,只有屋顶上空飘荡的袅袅炊烟告诉她村里还是有不少人在生活,没有全部外出打工。


    行走在乡间小路,傅蕤往道路两旁看去,青山村和其他村子一样,都在田地里种着油菜,等来年榨油。无论是自用还是卖钱,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农民们的智慧。


    如果不是山区适合种植油菜的土地面积太少,油菜也是一个合适的经济作物。


    一行人一边看村里的情况,一边循着村子里最好的建筑往前走。


    在大众的印象当众,村里最好的建筑物一般都是村委的办公室,找到村干部,也方便她们了解情况。


    可还没等傅蕤走到目的地,听到狗叫声的吴剩已经从屋子里走出来。


    刚看见对面一大片身穿干部衣服的人时,他还以为是自己的眼睛出错了。


    吴剩努力地闭眼、睁眼,来回好几次,都没看见眼前的画面消失,瞬间意识到自己没看见,声音下意识地激昂,都有些劈叉。


    “快快快!收拾收拾干净,上面的干部来了——”


    屋内的其他村干部听到声音,第一反应是支书在开什么玩笑。


    吴剩在他们的印象中就是干实事的好支书,绝对不是做这种没意义的事,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支书说的是对的。


    一群人迅速忙起来,将乱成一团的办公桌收拾好,不愿露丑。


    吴剩的喊叫声足以让对面的傅蕤等人听清楚,大家下意识地以为村里是想要隐瞒什么,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傅蕤上前,伸出手,声音亲切地喊道:“大爷,我是小傅,我们就是随便来村里看看,不用紧张。”


    “诶诶诶!”


    吴剩一个老油条只一眼就看出傅蕤的身份不一般,哪敢冒犯,迅速将手在裤腿上来回擦拭,才抬起来。和傅蕤的手轻轻一碰,立即缩回去。


    “我姓吴,是青山村的村支书。”


    “原来是吴支书,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要了解村里的情况,看看村里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都可以和我们说一说。”


    “好,”吴剩没在人群中看见熟悉的面孔,应了一声,迅速招呼道:“外面冷,我们进去烤火说,烤火说。”


    傅蕤没有架子,立即笑着跟上吴支书的步伐往里面走。


    顷刻间,县里来的一行人将整个办公室塞的满满当当。


    县里的干部们感受到的是久违的暖意,吴支书他们这群村里的干部则是一种难言的紧张,双手都不知道应该往哪里放才好。


    虽然不知道对面来人的身份,但看一眼就知道不普通,也不知道真实目的是什么。


    万一是来查东西的,他们村可要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