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我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长公主她不装了 > 12、第 12 章
    “那便商议定了,今年武举就放在八月初一开科。”


    申时六刻,紫宸殿内檀香袅袅,乔知意执朱笔点着奏章,九凤步摇垂珠轻晃,对殿中几人总结道:


    “各州府初试,考骑射、膂力、兵策三项。骑射要百步穿杨,膂力需举三百斤‘虎贲石’,兵策则考《孙子兵法》十问。”


    “八月十五,入围者入京复试。马战破三重木人桩,步战持盾挡箭雨十息——本宫亲自监考。”


    她倚在另设出的凤椅上,朝右手侧一瞥,本该端坐在龙椅上的乔昭此刻正耷拉着脑袋,小鸡啄米似的一点一点。


    “皇弟!”乔知意突然提声。


    “……欸!”


    乔昭用手扒拉了下眼睛,一副困极的模样,还带着些懵的看向乔知意:“是定好了吗,皇姐可还满意?”


    小皇帝此时卸下了有些分量的十二琉冕,单单一支金冠在发顶束着,乌黑的大眼珠子镶在白玉似的小脸上,正无辜的朝她眨巴眨巴。


    他嘟囔着解释,声音软糯糯的:“皇姐可莫要怪昭儿走神,实在是昨夜与公孙尚书聊得太晚,今日寅时不到,太师又来催朕晨读……”


    被点到名的卢归帆默默捂住脸。


    “昭儿那个困的啊……眼睛都睁不开了,皇姐还不在身边,就只能干巴巴的跟着太师读。”


    乔昭把面前堆着的奏折推远了些,伸了伸脑袋,有些想去乔知意身边空出的一截凤椅上坐着。


    “但若是皇姐能陪着,莫说晨读,想来连批折子都是有动力的。”


    他见着乔知意往凤椅一侧挪了挪,顿时明了她没拒绝的意思,双手往两侧一撑,鸟雀儿似的轻快投来。


    乔知意伸手扶住扑来的乔昭,指尖轻点他额前。


    “莫要撒娇。”她不禁有些无奈,心底又忍不住惯着他。“方才说的武举章程,皇弟可都听清了?”


    上一世的乔昭也是这般腻歪着自己,去长公主府的次数比去后宫妃嫔那儿都多,朝中大臣整日盼着皇帝能开枝散叶,但在她面前就跟长不大一样。


    如今又堪堪十岁,名副其实的是个孩子。


    乔昭顺势将脑袋靠在她肩头,双臂同时搂住脖颈:“都记着呢…八月初一初试,考生要先在各州府考骑射、举石、兵策……”


    他乖的不像话,又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玛瑙似的眼睛变得亮晶晶的,一扫先前的困意。


    “皇姐,那虎贲石,朕能举得动吗?”


    “那可有三百斤呢。”乔知意忍不住弯起眼睛,笑着回他:“皇弟怎的能举起来,莫不是要压垮自己?”


    御阶下,宇文鹤亦是一副忍俊不禁的模样。


    最擅长算学的牧高轩却压根笑不出来。他捋了捋长须,手肘撞上卢归帆腰间,在这年轻的后生转过来后,摇着头和他比了个“三”的手势。


    一斤十六两,三百斤便是四千八百两。


    民间寻常稚童都能随口道出“一石米合百二十斤”的常识,而堂堂天子竟对这等计量毫无概念。


    牧高轩不禁忧心。若连斤两都算不清,如此发展下去,将来如何审度赋税,又该怎生调配粮饷?


    见卢归帆疑惑,牧高轩叹了口气,掰过他的掌心,用指尖写下“数术”二字。


    乔昭顿时不服气,一双明亮的眸子瞪得溜圆:“皇姐小看昭儿了,朕可是真龙天子,平日里宫人搬着满箱折子都能健步如飞,朕难道还不如他们?”


    “若是不信,朕现在就把皇姐抱起来!”


    他不顾殿下还有大臣看着,作势就要拉着乔知意站起,一副要证明自己膂力的样子。


    “诶……”乔知意将他扯回:“莫说本宫了,哪怕是本宫再加穆太尉两人,估计都没有三百斤。”


    台下的穆安抬了抬眼皮,冷峻的眉峰微挑,余光不动声色的瞥向右手边的傅之衍。


    男子正静立着,神色淡淡,面上看不出丝毫情绪,如同寒潭深处一汪沉寂许久的池水,清冷不起波澜。


    不及穆安于心中细想,又听台上女子语气忽然认真起来:


    “那今日既然提起了斤两之数,吾家皇弟如此聪慧,可有算过一亩良田需多少粮种?”


    乔知意捏了捏乔昭白玉似的小脸,又问:“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要吃多少石米?”


    乔昭显然被难到,双肩逐渐垮下:“这……太师只教过朕《论语》《尚书》,未曾……”


    大梁以文治天下,以礼乐教化,君子间守的是道德伦理,重的是气节风骨。三师会教导皇帝习经文,诵史书,但至于算学一事,却少有人在他面前提过。


    “陛下。”


    傅之衍忽然出声:“臣斗胆进言,算学乃治国根基。赋税、粮饷、河工,皆需精算。”


    他上前一步,如画似的眉眼抬起。


    “边关一营三千人,每日耗粮六十石,一石合百二十斤,现市价每斤黍米十二文,若粮官不识数……”


    “好了好了,丞相莫要欺负。”


    见乔昭已经晕乎乎的一脑袋栽进自己怀里,乔知意赶紧打断这番演算,对于这一大串数字也有些头疼。


    都说文人笔下温风细雨,心中藏着风月句,也不知这人怎就舍得放下身段,顶着张清贵脸说出这些的。


    她也未学过数术,虽知其重要性,但也只局限于日常的算法,若是多绕几个弯,可就得借助外力了。


    傅之衍见状,不动声色地退回原位。


    长公主果然敏锐,譬如今日,不过是陛下随口一句戏言,她便即刻察觉数术疏漏,更难得的是懂得因势利导……


    “多说无益,何事都要慢慢来。”


    乔知意看着怀中蔫头耷脑的小皇帝,语气软了几分:“待几日后武举章程落定,本宫带昭儿出宫走走可好?”


    乔昭倏然抬头,顿时好上不少:“真的?”


    “自然。”她轻拍乔昭的肩,秀眉微蹙:“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偶尔出宫,去看看粮铺掌柜如何拨算盘,听听老农怎样估收成的。”


    “总好过呆在这深宫里,做那‘何不食肉糜’的糊涂君。”


    卢归帆闻言,下意识觉得不妥,他指尖抵住方才牧高轩写过数术的掌心,斟酌道:


    “殿下,臣以为陛下正值进学关键之时,《春秋》尚未讲完,《礼记》才学一半,若此时出宫游历……”


    他一字一句说的慢,劝阻的话语还未落下,另一边的宇文鹤已然轻笑着打断:“卢太师此言差矣。”


    他午后特意换了身雀蓝色圆领锦袍,腰间以亮黄腰带作为撞色点缀,身上料子纹样参考了敦煌缠枝卷叶纹,如此打扮一番,纵然是七分的相貌,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及腰的长发以一玉璧高银冠束起,宇文鹤双手叠放作揖,径直朝前走了几步。


    “《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陛下若能亲眼看看市井百态,岂不比死读经书强?”


    他直起身,唇角噙着笑,特意的熨过的广袖划过两侧,意有所指地看向殿上:


    “臣有听闻,当年文帝在位时,也常常微服简从,踏遍坊间巷陌。或扮作寻常商贾,与贩夫走卒闲谈米价;或假作游学士子,在茶肆酒坊听百姓牢骚。”


    彼时大梁初立,战乱方歇,市井萧条,百姓流离失所,梁文帝道德淳厚、慈惠爱民,经天纬地之才,以一己之力扶起民生凋敝之局。


    宇文鹤转向面带忧色的卢归帆:“臣以为,正因亲见民间疾苦,方知赋税当减、徭役当调,延续百年盛世。”


    他说的振振有词,卢归帆一时无言,只得看向乔知意的反应。


    长公主许是有她自己的想法,但陛下如今年纪尚浅,本身又是个爱闹腾的性子……莫不是要玩疯头?


    “太傅说的有理。”乔知意赞同道:“不过此事需暂且保密。若有人问起,便说陛下是去皇陵祭祖。”


    见她态度已定,宇文鹤立即奉承着应下,他心中计量,估摸着长公主也是个能顺着捧的主。


    虽说长公主与太皇太后关系不近,但按着她在陛下这儿的分量来看,若是自己能有机会入了她的眼,未来宇氏一族的后辈,前途定会坦荡。


    宇氏一族乃当今太皇太后刘氏远亲,近几十年间虽有没落,但好在出了个七窍玲珑的宇文鹤,借着太皇太后这层关系,在先帝面前极其说得上话。


    卢归帆敛眸低眉,眼底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黯然。


    他本是个温吞性子,自知对陛下管教严苛,但既然身居太师之位,那便是先帝钦点用于规训天子的戒尺。


    陛下自幼顽劣跳脱,若是不以峻色时时规训,只怕不出几日,便要耽于嬉戏,忘却君王之责。


    他这几年又是晨起陪读,又是费心督促,结果陛下怨他刻板,同僚说他无趣。卢归帆本就是个年纪轻的,如今被磨的魂也没了,心气也没了。


    牧高轩心中暗叹,上前拍了拍他的肩。


    同为三师,宇文鹤又总是那个唱白脸的,估计整个紫宸殿内,也就他能共情卢归帆此时的心情。


    乔知意搂着还在与她撒娇的乔昭,见卢归帆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又突然补充道:“卢太师也是有心,既然怕落了课业,那日便一起跟着。”


    她在旁看得清楚,这些人里哪些是真心为了皇弟好,又是哪些人心里头藏着的尽是些歪门邪道。


    卢归帆虽盲目严苛了些,但只要拓宽想法,他的尽心尽职确实能给皇弟留下个正确的忠臣形象。


    朝中诸多臣子,可用之人无外乎六类:心腹可托生死,耳目能察秋毫,爪牙以镇宵小,羽翼可展宏图,喉舌代宣圣意,肱骨力撑乾坤。


    太师位列三公,本当居其一而安天下。


    然则六类之臣,若有其一生了蠹虫,便如良木生蚁穴,初时不过寸许之损,日久则梁倾柱折,终致九重宫阙,尽作断壁残垣。


    但这话说的出乎所有人意料,卢归帆更是嘴唇微张,不可置信的揉了揉耳朵,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乔昭愣了下,双手双脚的从乔知意怀中爬起,圆溜溜的眸子瞪大,满脸天塌了的表情。


    什么跟着?谁要跟着??


    不是说出宫走走,本就该是他和皇姐二人游山玩水的,怎的还要让太师给他留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