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我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燕京小厨娘 > 45. 第045章 锅贴 遇到好吃的就什么都……
    眼前的烤鸭色泽红润油亮,阵阵香味扑鼻,让人一看就挪不开眼睛。


    武大娘把制作全程看在眼里,这会儿忍不住问道:“梅儿,这鸭子不用放盐么?这么着……能好吃吗?”


    这还是武大娘第一次质疑梅娘的厨艺,主要是这鸭肉本就又腥又硬,平日里做鸭子都是使劲加各种调料,才能把鸭肉的腥味掩盖住,这鸭肉方能入口,而梅娘只浇了饴糖水,连酱油都没放,这么做出来的鸭子能好吃吗?


    梅娘笑道:“娘别急,您尝尝就知道了。”


    她拿出一把短刀,先片下来几块鸭皮,在武大娘和娟娘面前放上一碟白糖,让她们蘸着吃。


    武大娘看着红艳艳的鸭皮面露怀疑,娟娘先夹起一片,蘸了些白糖,把鸭皮放在嘴里。


    鸭皮被烤制得又脆又酥,皮下满是鲜美浓稠的油脂,上头粘着一粒粒白糖,随着鸭皮入口,香、酥、甜、脆,数种味道立刻在口腔中爆开,还未等咽下,齿喉间便满是浓香。


    娟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又夹了一片鸭皮吃了。


    这次她慢慢咀嚼,细细品尝,不由得满足地闭上了眼睛,满心只剩下一个字。


    香!


    武大娘见娟娘的第二片鸭皮居然没给自己,显然完全沉浸在美食之中,连忙也夹了一片鸭皮,蘸上白糖吃下去。


    没想到鸭皮居然这么好吃!


    武大娘自己吃了两片,才想起来武月和小石头来,忙把蘸了白糖的鸭皮喂给两个孩子吃。


    武月吃得小嘴油汪汪的,一双眼睛满足地眯了起来。


    “好香哦!”


    小石头还有些咬不动,可嘴里里又香又甜的,他又舍不得吐出来,鼓着小嘴咬啊咬的,连口水流出来了都不知道。


    武鹏见她们爱吃,便没有动筷子,武兴则很怀疑没有盐只有糖的鸭皮不会好吃,也就犹豫了片刻。


    梅娘趁着他们在吃鸭皮,又把方才烤鸭子的时候蒸的荷叶饼拿了出来。


    她摊开一张荷叶饼,放上两三片烤鸭肉,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饼上,再放上几根葱条、黄瓜条,将荷叶饼卷起。


    卷的第一张荷叶饼,她先给了小石头。


    小石头跟鸭皮奋战了片刻,终于心满意足地吃了下去,才打了个嗝儿,面前就多了一张饼。


    小石头转了转眼珠,一下子扑到娟娘怀里。


    “要肉肉,吃肉肉!”他含糊不清地喊道。


    娟娘用手帕擦了擦他的口水,接过卷饼给他看。


    “里面有肉肉的,来,吃一口。”


    小石头见饼里面果然裹着肉片,便乖乖的一口咬下。


    荷叶饼又软又薄,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轻松咬破,里面鸭肉细嫩,黄瓜脆爽,葱丝解腻,一口咬下去只觉得美味无比。


    小石头只吃了一口,就眼睛一亮。


    嘴里那口肉还没等咽下,他就从娟娘手里抢过卷饼,活像个胖乎乎的小松鼠,啊呜啊呜地抱着卷饼啃了起来。


    武兴见小石头吃得香甜,早就眼馋了,他见梅娘把第二张饼给了武月,自己等不及,索性也拿了饼,学着梅娘的样子卷了起来。


    一张荷叶饼不过巴掌大小,他两口就吞下了肚,嘴里一边大嚼,手里一边不停地卷着鸭肉和葱丝。


    武鹏早就知道他遇到好吃的就什么都忘了的性子,见他这样都懒得说他,自己卷了一张饼递给韩向明。


    韩向明将卷饼一口吃下,不由得惊呼出声。


    “这是烤鸭子么,这也太好吃了吧?”


    他这么一说,各位沉浸在美食中的家人们才回过神来,连声夸赞起来。


    “是啊是啊,真好吃!”


    “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烤出来的鸭子呢,还是咱们梅儿手巧!”


    娟娘一边卷饼喂小石头,一边说道:“二妹,回头把这道菜也加进店里的菜谱里,保证好卖!”


    “对,这烤鸭这么好吃,肯定很多人会买!”


    “说不准还能成为店里的招牌菜呢!”


    大家一边吃着烤鸭,一边说说笑笑着,全家人都充满了对新店开张的向往。


    就凭梅娘这手艺,梅源记一定会生意兴隆的!


    接下来几日,梅娘让武鹏写了个招伙计的告示,贴在梅源记门外,娟娘负责打扫卫生和整理内务,顺便面试伙计,韩向明则去衙门户房做报备登记。


    可是这附近的商户这么多,户房里两个典吏总是不在,韩向明找不到人,隔了几次就按照梅娘的吩咐,给门子塞了一锭碎银子,门子才指点他什么时候过来,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可典吏收了东西,只让韩向明回去等着,梅娘猜测他们是想借机揩点儿油水,就让韩向明再寻机会送些礼物过去。


    这铺子空着一天就是二三两银子的租金,家里人都很着急,梅娘却依然心平气和,继续研究她的菜单以及盒子菜的定价。


    万事开头难,她能穿到烧饼店家做女儿,这女主光环只怕也有些黯淡无光,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吧。


    不过短短数日的功夫,李韬又想吃梅娘做的菜了。


    可是相隔时间这么短,他再求冯二奶奶帮她出头请梅娘也不好意思,毕竟三姐已经嫁人了,他一个外男动不动就跑去人家冯家内宅里坐着,的确是不大礼貌。


    而且上次三姐对他态度很是奇怪,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最后还直接开口撵人。


    难道是他害得三姐多出了赏钱,三姐怪罪他了?


    李韬在家胡思乱想,想不出个名堂来,不过有一点他很确定,除非迫不得已,他是不敢再让冯二奶奶出面请梅娘做饭了。


    冯家是指望不上了,那谁会是下一个幸运儿呢?


    这日早上李韬去给李夫人请安,李夫人留他吃了早饭,顺便闲话几句家常。


    李韬吃得食不知味,听李夫人说起家长里短来更是心不在焉。


    待听李夫人说自己的侄女,也就是李韬的表妹这些日子正苦夏,日日吃不下东西,李韬立刻精神一振。


    苦夏好啊,吃不下饭好啊,这不就有借口请梅娘上门了吗?


    他再也没有闲心陪李夫人傻坐着,匆匆扒了几口饭,借口说去舅舅家溜达,叫小厮收拾了几样新鲜果子当礼物,便风一般地出了门。


    才出了大门,他就听见一个声音唤他。


    “李公子,请留步!”


    李韬回头看去,却见梁坤匆匆向他走来。


    自打他知道梁坤跟梅娘退亲的事情之后,便刻意疏远了梁坤,后来迷上梅娘做的美食,就更没空儿想起这个人了。


    此刻见了梁坤,他不禁微微皱眉。


    “哦,原来是梁兄啊,你怎么在这里?”


    梁坤本想说自己是专程等他的,可是李府门房却每次都说李韬不在家,推脱着不肯通报,如今见李韬面上淡淡的,只好把满腹抱怨咽下了肚。


    “愚兄……恰好路过此处,得遇李公子,真是三生有幸,不知李公子欲往何处?”


    李韬掸了掸衣角,不冷不热地说道:“我正要去舅舅家拜访。”


    梁坤本想借口同行,可听他这么一说,只好把现成的借口放下。


    人家要去舅舅家,他跟着同去算是怎么回事?


    “呵呵,这个……愚兄与李公子许久不见,甚是想念,不知可否同走一段路?”


    看他连脸色都看不出来,还要死皮赖脸跟着自己,李韬有点儿不耐烦了。


    “梁兄寻我,可是有事?”


    梁坤默了片刻,说道:“的确是有几句话,想与李公子说。”


    李韬知道梁坤这是铁了心赖上自己了,只得说道:“前面有个茶楼,梁兄与我同去,略坐片刻吧。”


    梁坤大喜过望,跟着李韬进了茶楼。


    李韬随口点了个金丝菊泡茶,不待茶壶端上来,就问梁坤道:“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儿?”


    梁坤没想到他这么直接,顿了顿才说道:“愚兄听说,李公子最近常去北市口,这个……你怎么没去找我呢?”


    李韬却像是没听到他后面的话,皱起眉来。


    “听说?你听谁说的?”


    他怎么不知道北市口那还有人认识他,难道是武家的人说的?


    梁坤张了张口,含糊说道:“不过是些街上的妇人,说曾看见一个富贵公子从武家出来,我便猜到是你。”


    李韬哼了一声,冷声道:“什么街上的妇人,只怕是长舌妇吧?梁兄,不是我说你,你好歹是个秀才,怎么能听那些长舌妇胡言乱语?岂不闻‘过耳之言,不可听信’,还是不记得‘谣言止于智者’?你是个读书人,听了那些惑众讹言,蜚短流长,正该避而不听才是,怎么能为几句粗俗妇人的话,就跑来质问与我!?”


    正好有个长舌妇亲娘的梁坤:……


    在他印象里,李韬一直是个闲散富贵公子,成日不是想着吃就是想着玩,何曾见过他这样疾言厉色的骂人?


    难道真的是因为提起梅娘,所以他才会勃然大怒?


    梁坤按捺住内心的羞恼,追问道:“所以那人当真是你?”


    李韬没想到自己一顿长篇大论,梁坤就像是没听懂似的,不由得越发烦躁。


    “是我又如何,不是我又如何?恕我直言,梁秀才你有什么资格,来问我这句话呢?”


    李韬连梁兄都不叫了,神情很是不客气。


    梁坤一愣,满心羞恼越发掩饰不住。


    “李公子既然懂得圣人之言,难道连男女授受不亲这个道理也不懂得?那武家只是个开烧饼店的,出身贫贱,李公子何必自降身份,与他们交好?”


    李韬挑了挑眉:“我与谁交好,又与你何干?”


    跟武家走得近怎么了,总好过跟梁坤这个忘恩负义,凉薄自私的人相交!


    梁坤眉头皱得紧紧的,怒道:“愚兄也是为李公子的名声考虑,若是你愿意跟一个烧饼店家的女儿不清不楚的,就不怕被学里的先生和同窗知道了,笑话你吗?”


    李韬怒从中来,冷笑道:“哦?那梁秀才也是怕被人笑话,才跟梅姑娘退亲的吗?”


    梁坤猛然被他当面揭了短,一时间哑口无言。


    李韬站起身来,看向面色发白的梁坤,不屑地哼了一声。


    “看在我们是一同中秀才的份上,我才一直容忍你,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既然今日撕破了脸,我就实话告诉你,你要是再敢去欺负梅姑娘,我就把你跟武家退亲的事情告诉别人!要是大家知道你不过是个无情无义,恩将仇报的小人,我看你日后可怎么办!”


    李韬是礼部主事家的公子,如果他真的把这件事传出去,他一个没有根基没有靠山的穷秀才,一生的前程也就完了!


    梁坤想到这里,不禁瑟瑟发抖。


    眼看着李韬丢下茶钱就要走,还是忍不住开口。


    “李公子,我只再问你一句话。”


    李韬一脸不耐烦地转过头:“有话快说!”


    梁坤咬了咬牙,问道:“武梅娘开店的银子,是不是你给她的?”


    他才不相信梅娘一个猪头肉的方子就能卖五百两银子,回家思来想去,他觉得这银子应该还是李韬给梅娘的。


    否则就凭武家那一家子的孤儿寡母,只靠着每日卖烧饼那点儿钱,怎么可能租得下那么大的铺子?


    李韬闻言一怔,立刻变了脸色。


    只不过,刚才他是烦躁恼怒,此刻换做了难掩的狂喜。


    “你说什么,梅姑娘要开店了!”


    梁坤被他突然的变脸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点点头。


    李韬重重地拍了他的肩膀一下,哈哈大笑。


    “梁坤,你今天总算说了一句人话!”


    没等梁坤反应过来,他便大步出了门。


    梅娘都要开店了,他还费劲巴拉地跑去舅舅家,求人家出面干什么?


    以后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去吃梅娘做的饭了!


    大喜之余,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梅娘一个孤身女子,要开店肯定很不容易,他能帮她做些什么呢?


    李韬转了转眼珠,立刻有了主意。


    他一挥手,冲小厮叫道:“走走,咱们去衙门!”


    几个小厮一听这话都愣住了,好好的,这位爷要去衙门干什么?


    不就是梅姑娘开个店吗,公子怎么就疯魔了?


    因着户房典吏一直拖着不办,武大娘和韩向明急了好几天,眼看着铺子里事事齐备,只欠这衙门的手续了,虽然有心送些礼物,可如今手头正紧的时候,贵重东西又送不起,想要当面求求情,那典吏却使出一个拖字诀,武家人连面都见不上他,更不用说求情了。


    梅娘跟武大娘商量,能不能托邓老爷子和保甲他们传个话,跟典吏搭上线,请他们来吃顿饭之类的,当然礼物也得斟酌着备好。


    还没等商量出个眉目来,这日一个书办却跑到武家来,说衙门那边手续已经全都备好了,又拿了执照给他们,让他们尽早开张。


    武家人听得一头雾水,谁都不知道这典吏怎么突然就转了性子,还是韩向明憨直,拉着那书办问了半天,那书办被缠得不过,才笑眯眯地说道:“听说你们家跟李大人沾着亲?”


    武家认识的只有一个李大人,梅娘听了就猜到是李韬在背后帮了忙。


    她心里不禁又是感激又是好笑,也不接书办的话,只装了两盒糕点让他拿回去,说是孝敬户房的典吏书办等人的,日后开业,还请各位有空去捧个场之类的客气话。


    那书办接了糕点,笑嘻嘻地答应着去了。


    武大娘便赶紧去翻黄历,让武鹏帮着看,看来看去,发现五日后才是开业的黄道吉日。


    武大娘想着又要多费五日的租金,不免有些着急。


    梅娘却说道,那明天开始就试营业,到五日后那天,再正式开张。


    这个办法两全其美,武大娘立刻喜上眉梢。


    眼看着梅源记开张在即,全家人都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说着那日我去帮忙,你在家里卖烧饼,我去给二姐当跑堂之类的话。


    说了半天,梅娘看到日头向西,才想起来饭还没做。


    又到了每日下午做烧饼的时辰,大家纷纷起身,和面的和面,剁馅的剁馅。


    梅娘看时间有些赶,就跟武大娘那边要了一团面,又舀了些才切好的猪肉馅。


    肉馅放盐、少许白糖、酱油、胡椒粉搅拌均匀,腌制片刻。


    小白菜、木耳、葱分别洗净切碎,倒进肉馅里一起搅拌。


    往馅料中打入一个鸡蛋,再加上生姜末、生粉、麻油、香油,一同搅拌均匀。


    面团搓成长长的一条,揪成剂子,擀成饺子皮。


    饺子皮平摊在案板上,放进馅料,中间的地方捏紧。


    她在大锅底部刷一层油,把锅贴一个一个放进去,一圈一圈摆成花朵般形状。


    开大火把油烧开,然后顺着锅边上注入半碗清水,淹没饺子的三分之一,然后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儿。


    等到水快被烧干的时候,顺着锅贴间隙浇一次混合有面粉的水,小火煎制,这样锅贴下面就会起一层面脆。


    众人正忙着干活,忽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焦香味。


    武兴第一个抬头看去,只见梅娘手拿铲子,正在把一个个“饺子”盛出来。


    “二姐,今天吃饺子呀?”他两眼放光,高声问道。


    梅娘端着一大盘满满冒尖的锅贴转过身,笑道:“这是锅贴,娘,姐夫,姐,你们快过来吃饭,这个凉了就不好吃了。”


    这会儿准备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烧饼也刚刚放入烤炉,一家人便围在桌旁准备吃饭。


    眼前的锅贴有一层黄焦酥脆的壳,油晃晃金灿灿,外壳薄薄的,呈半透明状,可以隐约看到里面满满的馅料。


    武大娘夹了一个咬下去,只觉得这锅贴外皮香脆,肉馅厚实,一口下去立刻满嘴流油。


    她被里面鲜嫩的汤汁烫了一下,却还是舍不得吐掉,一边囫囵咽下,一边提醒大家慢些吃。


    只可惜她说晚了,武兴早就把一个锅贴塞进了嘴里,正嘶嘶呼呼地倒吸凉气。


    旁人看他俩被烫成这样,都忍住口水,小心地夹了一个锅贴。


    他们按照梅娘的说法,把锅贴蘸些醋,吹一吹,再放进嘴里。


    外壳焦脆,馅料鲜嫩,没想到这锅贴竟然这么好吃!


    一时间,桌上咯吱咯吱的咀嚼声不绝于耳,大家都在埋头努力吃。


    小石头等了一会儿,见没人想起他,哇地一声哭了。


    “娘,吃,肉肉,吃!”


    不满两岁的孩子还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这会儿闻着香味口水直流,都快馋死了。


    大家这才惊觉都只顾着自己吃,竟然齐刷刷把最小的小石头忘了,赶紧过来补救。


    武大娘,娟娘,云儿,连武月都夹起一个锅贴,四双筷子齐刷刷伸到小石头面前。


    小石头含着眼泪,望着眼前的四个锅贴怔住了。


    要不就一个没有,要不就一下子给这么多,他哪儿吃得过来啊?


    看着小萌娃一脸蒙圈的表情,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孩子好玩,锅贴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