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赵长宁听到皇后的话,奇异的没有惊讶,而是在心底深深的松了口气,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她眸光略深,沉沉地看着皇后,灯火下格外深邃,好半晌没有说话。
皇后反而有些忐忑,“长宁,你是不是觉得,我,我大逆不道?你若是想告诉皇上,我,我……”
赵长宁佯装纠结的低头。
春云却急了,推了推她的肩膀,“长宁,我们娘娘对你那可没话说的,把你当自家姐妹了,可你看皇上,皇上怎么对你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何况,以你的才能……”
赵长宁只觉有趣极了。
利益动人心,若是动摇不了,那就是给的不够多,或者受到的威胁不够重,此刻她与皇后,何尝不是如此。
做不做呢?
或许失败了会死,可人总会死,何况人也是这世间最会寻死路的东西。
她缓缓抬头,满脸纠结地点头,“娘娘,我自然是为大公主考虑的,只是这事儿,您……”
皇后吁了口气,想到赵长宁对瑶儿的关心,那颗提起来的心,也慢慢落了地。
“这个你别担心,我一定做的天衣无缝,不管如何,我总要为瑶儿考虑。”
赵长宁便不再说话。
果然,才过了五天,勤政殿就有大动静,太医院的太医几乎都去了,但没有消息漏出来。
又过了三天,朝堂有了波澜,才勉强漏了点话,说是皇帝也得了水痘。
赵长宁真的很好奇皇后是怎么做到的,但有许多事,好奇就没有意思了,她也并不在乎真相如何。
水痘这东西传染极强,宫里不少没发过水痘的宫女太监也中招,这无疑加重了恐慌。
皇帝直接将那些没有感染过的皇子皇女,都送到了荆山行宫,以期能躲过。
管理后宫的事儿,皇后跟赵长宁是做惯的,倒也还能控制,只是勤政殿那边,两人不约而同的没有去插手。
皇后作为结发夫妻,表面地关心自然必不可少,每日送汤送药,又带着妃嫔们在门前给皇帝请安,让他安心。
此举自然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皇后素有威望,如今就更加令人敬仰,至于有一些异声,也不足为惧。
赵长宁心里其实有些忐忑,水痘这东西,对孩子来说,确实很容易致命,但对成年人则不一定。
但她心里的担忧很快就去掉了,因为皇帝感染的,根本就不是水痘,而是天花。
这比水痘更可怕,最为重要的是,太医院一直是以治水痘的法子,去治皇帝的天花,直到终于有人发现了端倪。
不过这个消息并未蔓延开来,太医院的人也不敢声张,这罪责要是仔细去论,个个都是死罪。
但更重要的是,天花这东西感染性比水痘更强更快,一旦传了出去,如今的大庸哪里能承受得住?
这么重要的消息终究是传到皇后娘娘这里,毕竟结发夫妻,后宫又无太后,皇后总要知情。
“竟然是天花,那,那勤政殿?要不要将皇上转移出来?”
太医院院正抹了抹额头的汗,“万万不可,皇后娘娘,勤政殿已经彻底封锁,围着勤政殿四周,我们也都用了药,只要小心仔细,平日不要往那边去,定不会蔓延,若是转移,反而会出事,皇上自己也说不动为好。”
皇后重重松了口气,眸子里的悲伤仿佛要溢出来,拿着帕子擦眼睛。
她哽咽着道:“诸位太医,劳烦了,一定要尽心才是,皇上的身体可经不得折腾了……”
众人纷纷应声,跟着劝了起来,都满面哀戚之色。
赵长宁在一旁看得分明,她察觉到皇后在揪心担忧中,还多了些如释重负,甚至听到皇帝不动为好的时候,还略微抿了抿唇。
其实皇帝并不昏庸,反而算是明君,只可惜人无完人,做了几年的明君,排除异己后,就容易刚愎自用,肆无忌惮,最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先帝那样好的身体。
此时皇帝满心都在为大庸考虑,其实这正中皇后的下怀,难怪是夫妻,至亲至疏,对对方的脾性十分了然。
皇后见人都离开了,面上的哀戚缓缓消退,但也没有高兴的神色,反而万般疲倦,眸中露出一丝难过和忐忑。
赵长宁为她递上一盏清凉茶,“娘娘,您喝点茶润润嗓子。”
“这天花,是我弄的,很不容易。”皇后忽然喃喃道:“长宁,到底是我恶毒,还是他无情?”
说他很坏,倒也不至于,说他无情,也不太至于,非要翻脸,其实也不至于,夫妻多年,早已不是感情两个字可以概括,但多年的冷待和不信任,终究是寒了她的心。
他让那个小贱种做太子,就是在绝了她和瑶儿的活路,他其实从未真的去考虑过她们母女。
赵长宁没想到皇后这般信任她,连忙握住皇后娘娘的手,用力攥了攥,“娘娘,别想那么多,您想想大公主,想想,三皇子。”
已经很久没有人提到过世多年的三皇子了,提及无辜死去的儿子,皇后眼中的踟蹰和犹豫,果然消减。
她消瘦的颊边落下一串眼泪,但倦怠的眸中闪着恨,“是,你说得对,长宁,我不能想那么多。”
可那么多年的夫妻,说没有感情是假的,但此刻的恨意也是真的,皇后只觉心痛如绞,昏死了过去。
夏日渐渐地过去,枫叶慢慢地红了,随着秋风而来的,是消散在空中的热意,习习凉风,终于吹了过来。
宫中的孩子,最终还是失去了三个,玉昭仪的孩子最先得水痘,也救治得很及时,但玉昭仪拖着病体,昼夜不寐,最终香消玉殒了。
而得知这些消息的皇帝,情况也并不好,因为一开始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也因此,勤政殿周围成了宫中的禁区。
消息终究还是没有瞒住,得知皇帝其实是感染天花,那些整天叫嚣着要进去伺候皇帝的妃嫔,一夜之间都没了声音。
之前说皇后霸占着皇帝,不肯让人去伺候的,现在也缩了头,。
如同那次灾难一样,皇帝的身体不适,也是一场灾难。
朝堂最先掀起波澜,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与此同时,立太子的话题也甚嚣尘上。
不出赵长宁所料,快到十岁的四皇子,成了首选,她的假消息终于成真。
皇后怒不可遏,“他们都是瞎子吗?那个小贱种哪有做太子的潜质,不可能,不可能……”
赵长宁一把拦住皇后,耐心安抚,“娘娘,您先别着急,这事儿还没定下来呢。”
“是,是,还没定呢。”皇后关心则乱,“长宁,怎么做?如今有了女官,还有你,瑶儿未必不能成,可是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名正言顺?”
赵长宁倒是很淡然,“娘娘,顺势而为才是上策,若太急切,反而会露出马脚,这事儿可有的吵呢。”
皇后对四皇子的恨已入骨髓,阴狠的道:“不如,我让他也得个天花?水痘也行?”
“不可。”赵长宁摇头,“太刻意了,太医院的太医不是废物,一次是意外,两次必是人为,或许还不等东窗事发,皇上就会有所察觉,于您不利,现在这情况,已经很好了。”
皇后阖眸,攥紧的手满是血痕,可见心中压抑的有多狠。
“好,我听你的。”
赵长宁开始感谢先帝,他教会了她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耐心地等待。
宋环也借着进宫拜见皇后的机会,终于见到了姑姑。
两人见面的时候,并没有激动,而是很平静的坐下饮茶。
宋环看着依旧如昨的赵长宁,感慨道:“姑姑,你一点都没有变。”
赵长宁柔柔地打量宋环,许是心力交瘁,遇到事儿太多,宋环的鬓边竟然有了丝丝白发。
她难以控制的心疼起来,却也说不了太多安慰的话,“你比从前更威仪,也更像一个社长了。”
想到从前的欢乐时光,宋环忍不住抿嘴轻笑,却又缓缓摇头,“姑姑,我有些累了,走到现在,面对的依旧是满目疮痍的大庸,我不知前路在哪。”
赵长宁明白她的心情,“若是累了,那就好好休息,陈琦和周淼泉下有知,也不愿你这样。”
宋环想到两个去世的好友,疲倦地叹息,“女官走到现在,犹如一艘在风浪里飘摇的大船,我已经停不下来了。”
她只有疲惫和无奈。
赵长宁握住她的手,柔柔道:“我知道,我都知道,这几年辛苦你了,但是,但是我们不能在得到真正的权力前,厌恶权力,宋环,我们会得到我们想要的。”
宋环看着姑姑坚毅有神的眼睛,心绪很是复杂,但终日彷徨无望的心,又渐渐燃起了火花。
她笑着道:“你知道高琮现在在做什么吗?”
赵长宁摇头,自从和宫外切断联系,她就没再去关注高琮了。
“那小子。”宋环说起高琮,眸中忍不住带笑,“他开了个绸缎铺子,仗着脸好看,生意好的不得了。”
赵长宁也忍不住失笑,那小子喜欢享受,最喜欢穿新衣裳,每每给他钱,都是买布料。
“他倒是学会认真生活了。”
“嗯,偶尔看着他,感觉还蛮欣慰的。”宋环笑着道。
赵长宁摇了摇头,勾心斗角和脏污事儿看的太多,突然有个认认真真生活,老老实实过日子的,确实挺欣慰。
老百姓不就应该这么过日子?
天花与水痘不同,且这宫中人心复杂,加上刻意之下,连太医都不能察觉,在玉京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皇帝已经是弥留之际,太医院所有人都摇了头。
疾病最平等,哪怕是皇帝,也躲不开生老病死。
云生眼神复杂地给皇帝喂水,“皇上,您张嘴。”
皇帝摇头,气若游丝,眸子浑浊,“叫长宁来。”
“好。”云生没有犹豫地应下,冥冥中他觉得,姑姑肯定会来,“奴才这就去。”
赵长宁得知皇帝最后要见的,居然是自己,很有些诧异。
她隔着小窗子,“皇上有没有说什么别的话?”
云生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摇摇头,“没有,姑姑,我想皇上是有重要的话想交代你。”
赵长宁却没觉得是这样。
已经很久很久没进勤政殿了,庭院里的石灯依旧,顶着厚厚的积雪,而游廊和垂花门重新刷了漆,在皑皑白雪下,殷红如血。
她遵照太医的叮嘱,将浑身上下都裹的严严实实,推开门后,发觉屋中气息浑浊,她不由屏息,仿佛回到了侍候先帝的日子。
屋中门窗紧闭,唯有两盏罩纱灯还亮着。
赵长宁屈膝跪下,“长宁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黄帐子里伸出一双有些枯槁的手,嘶哑的嗓音响起,“长宁,好久不见。”
赵长宁走上前,皇帝的脸被一张黄纱遮住了,瞧不见表情。
她不由捏了捏绑在鼻子上的棉布,瓮声瓮气道:“是,皇上,好久不见。”
室内静了好久,罩纱灯忽然爆了个灯花,噼啪声打碎了宁静。
“朕这皇帝做的,和父皇能比吗?”皇帝忽然道。
赵长宁对答如流,“您和先帝各有优点,您的温和仁慈,爱民如子,宫中人人皆知,百姓也多有称颂,皇上,您会好起来的。”
皇帝明显感觉到话里的疏离跟陌生,不由叹了口气,“你心里还在怪我?”
赵长宁摇头,“长宁从没怪过皇上。”她犹豫了下,还是接着道:“只是最初的时候,确实怨过您一阵子。”
皇帝听她这么说,不由笑了,“长宁,你果然还是你,这些年还真有些怀念你在朕面前说小话的样子。”
他叹了口气,“朕时运不济,是指望不了子孙来送一程了,没想到,朕的结局竟然是这样。”
赵长宁不好接话,只垂首沉默着。
皇帝倒也没有逼迫,反而招手让赵长宁走近些,“说到底,这满宫的人,朕依旧只信你,当年父皇故去,是你维护了朕,如今朕希望你能继续帮朕。”
赵长宁立刻跪下,“皇上您吩咐,长宁定当尽心竭力。”
她心口发堵,有种说不出的哀伤与难受,就像当初拒绝明轩时的心,一直阵阵的快速地跳动。
……
云生在门外等着,看到屋中微弱的烛光闪烁,焦急的来来回回踱步。
终于风雪初歇,勤政殿的门开了。
云生连忙跑了过去,扶着赵长宁,小心翼翼道:“姑姑,你还好吗?”
赵长宁朝厢房里等候的太医招手,急忙道:“你们快进去看看皇上。”
她一步一步地挪到了垂花门前,整个人都是僵着的,神思恍惚。
云生有些害怕,“姑姑?”
赵长宁拍拍他的手,脑子里全是皇帝低沉的声音,只能恍惚道:“放心,我没事。”
听着屋内响起的惊惶声和哭声,一切也就尘埃落定。
而百官也都挤在太和殿翘首以盼,希冀着圣旨的到来。
赵长宁有条不紊将的事情吩咐下去,至于其他琐事,还有皇后操劳。
她在去太医给准备的隔离屋的时候,心中忽然有些难过。
仔细想想,先帝待她也算不错的,皇帝待她也算宽容,甚至因为一些缘由,是略微纵容,可她依旧活在不具名的阴影中,除去那些战战兢兢、满心惶恐、危及性命的时刻,没有太大的矛盾,也没有世代的仇怨,但就是时移世易地走到这一步。
过程中,每个人都很坚定,走向了条看似正确的道路,可回望来时路,又觉得无论选哪条都是错误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人人都是对手,史书中说的必然,竟然真的必然地产生了。
时间和权力一样,人人都想要,人人都想死死地抓在手里,但人人都在不断失去。
赵长宁一步一步地走着,越走越觉得开阔,越走心头越发地坚定。
她无比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爱权,她甚至敢对所有人承认,她这辈子最爱的就是权力,为此她会不惜一切代价。
幸好,她做到了。
皇后是第一时间过来看赵长宁的,她眼里不断地涌出眼泪,豆大如珍珠般坠落,斑驳的鬓角在宫灯下泛着银光,满脸的忧伤与痛苦。
“长宁,长宁,他,他走得痛苦吗?”
赵长宁没有说话,而是隔着窗牖,手紧紧的和她握在一起。
她与她是深宫中最优秀的猎手,最有耐心的姊妹,被这世道,被皇帝,被权势,被迫或主动地举起了屠刀,她们是站在同一阵线的同盟,更是熟知对方秘密的密友。
此刻,因为共同的阴谋,她们的心彻底连在一起。
“娘娘,不要怕,不要回头。”赵长宁低声道:“大胆往前走。”
皇后伏在窗棂上,痛哭出声。
她终于可以为儿子报仇了,可她依旧感受不到一点高兴。
承安十一年冬,大庸皇帝薨逝。
因为天花的特殊性,皇帝的尸首以极快的速度入馆,甚至没有经过太和殿停灵,而是直接送到寿皇殿。
唯一有安慰的,就是这次的天花,没有传染给任何人,至于勤政殿,被彻底的关闭,不许任何人靠近。
皇帝临终经由前任女书令的口,说要传位给大公主,由如今的皇后,将来的太后扶持,并且不许活人殉葬。
无可置疑,皇帝是明君,齐玉微等老臣力荐以“文”为谥。
虽然遇到很多阻碍和怀疑,甚至有人当堂触柱的抗议,说祖训没有这样的先例,还说赵长宁妖言惑众,牝鸡司晨,但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还是这么过来了。
其实,一切都缘由几年前的天灾将大庸弄得千疮百孔,再也无法经历磨难,也得感谢皇帝将内阁撤销,权柄彻底收入皇室手中,还要感谢女官们的坚持,她们的存在和才能,才使得女皇登基,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太后娘娘手握兵符,雷霆万钧的手段,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公主硬生生顶在了皇位上。
也有人暗暗说,这一切都是赵长宁在后面指使,否则,谁有这样的魄力和手段?
在二公主和四皇子去世后,太后娘娘也跟着撒手人寰,临终前,托付赵长宁照顾新皇,并将她提拔为摄政王,直到女皇二十亲政。
一直到开春,赵长宁确认没有感染天花后,才被允许放出来。
春日里的玉京,依旧灰蒙蒙,但台阶隐蔽处,有一支嫩芽伸出了嫩绿的叶片。
赵长宁抬脚出了屋门,春光明媚,阳光犹如金水般蔓延泼洒,亮的她一时睁不开眼。
“姑姑。”不远处,一身明黄的女帝朝这边奔来,后面还跟了好些人,似乎还有明轩、宋环等人。
赵长宁朝那边露出一丝笑意,明媚,张扬,毫无畏惧。
她知道,她终于登上梦寐以求的峰顶,穿过一切迷雾,抵达了她想要的彼岸,她要走她的路,有人拦也没用,她终将得到——
作者有话说:故事到这就告一段落啦,这本文写的不长,还算顺畅。
开心,特别开心,我没有断更过,每天都有更新哦!
写一下这本文的感慨。
和标题一样,长宁终将得到,因为她坚定不移,不为外物所动,她一定会得到,所以我觉得断在这是最好的,该走的路她走过,该抢的东西她抢过,该杀的人她杀过,她从始至终从未背弃过自己,她是如此的坚定,坚定的让我都跟着她坚强了许多。
断在这,真的是最好的,包括长宁与皇帝最后的谈话留白,我本来写了的,但我还是删除了,太清晰的界定,似乎对长宁来说,也很艰难,所以我空掉了这一段。
因为世间万物都一样,一千年前的人是这样,五百年前也是这样,现在也是一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人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这也一定包括长宁,甚至可以说是我自己。
在我上一篇文中《捡漏姐姐的亲事后》也是差不多的观点,历史始终在重复,不同的只是科技和生活,但人的心永远没有变化,有不爱权不爱钱的人,就必然会有爱钱和爱权的人,我想长宁这样的人设成主角,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历史就是一个个小人物在权和钱中浮沉,引领着一代代的人,从无更改。
但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马罗兰
希望我也能和长宁一样,坚定不移的朝前走,无论前路如何,都能坦然面对,热爱生活,每天都更爱自己。
祝福所有的宝宝,也和长宁一样,终将得到,终将幸福!
啊,完结啦,后续看看有没有灵感,写点番外!嘿嘿!
喜欢的宝宝就给我个五星好评吧[哈哈大笑][哈哈大笑]爱你们!
专栏里的预收,宝宝们喜欢的就收藏一下,我会尽快开新文哒,爱你们![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