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大结局御赐大酒楼


    来参加宴会的官员们大概想不到,他们以为这次宴会,只是无数次朝廷宴请使臣的宴会之一,却未曾想,只因为金国使臣带来了三个膳工,引起两边膳工互相较量,硬生生把这次宴会的规格抬到了最高。


    整整十五盏酒,从天明吃到天暗。


    最后散场时,官员们已经无心去分谁胜谁负了,他们只关心旁边有没有人能搭把手,把自己拉起来。


    实在是吃多了。


    就连官家吃到最后,都面色为难起来。


    不过好在还有一点值得高兴,那就是因为最后端上来的膳食实在太多,金国膳工们做出来的膳食,都被淹没在了宋朝美食的海洋里。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暗自较量,最终还是宋朝赢了。


    官家倒是很高兴,一边吩咐曹大监去准备消食汤,一边琢磨着给今日的膳工们一点赏赐。


    正好,赵王爷的名单也在此刻呈了上来。


    官家虽然久居深宫,但对民间酒楼也不陌生。


    樊楼和清风馆他都听说过,不过柳氏饭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似乎只是个小店。


    不过能被选进御膳房帮忙,必然是有几分本领的。


    官家想了想,招手唤曹大监过来。


    曹大监刚给小太监吩咐了消食汤的话,见状,立即满脸堆笑走上前。


    “官家劳累一天了,到现在还要为国事烦心,大宋有您,当真是天大的幸事。”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再加上曹大监在宫里待久了,更是练就一身“拍马屁也能拍得真诚”的本领,语气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官家笑着看了他一眼,道:“朕现下不想听这些话,来,你过来帮朕参谋参谋,你说该给这些膳工一个什么奖励呢?”


    “哟,这话奴才可不敢说,官家必有自个儿的决断。”曹大监笑容更真诚了,“官家您给什么都是赏。”


    说着,曹大监的眼神不经意扫过官家手上的名单,一下子看清了“柳氏饭馆”的名字。


    他眨了眨眼,忽然想到某次与潘琅寰通书信时,对方给他写过一则请求——


    将来某一日若遇机会,还请照拂柳氏饭馆的东家柳金枝。


    潘琅寰这个孩子虽然与他出自本家,但他看得出来,潘琅寰不是个听话的人,而是一头凶狠的狼,又猛、又烈还极其护短。


    这些年奉送金银财宝之时,对方每每只在信中提及,让他将来多多照拂他弟弟潘安玉。


    至于其他人,未曾提过一字。


    但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信件里逐渐多了一个叫柳金枝的人。


    他颇为惊奇,于是将柳金枝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本以为一个宫内,一个宫外,怕是没机会帮助对方,但没想到今日就在名单上看见了。


    但他刚刚以为没自个儿的事儿,把话都说到头了呀。


    想着,曹大监眼珠转了一圈,又十分自然的补充了一句:“这三人做的膳食倒是好吃,奴才看官家吃了好些,心里喜欢的不行。等官家赏过了,奴才还得好好谢谢他们,顺便再学一学手艺,将来也好给官家做羹汤。”


    官家哈哈笑道:“这三个徒子徒孙怕都要满堂了,你个年过半百的老家伙还有人肯要么?”


    曹大监道:“樊楼和清风馆名气大,自然是不缺人手,但奴才看这个柳氏饭馆名声比不上前两个,应该能有奴才的容身之所。”


    这话说的与官家想到一处去了。


    名气名气。


    这柳氏饭馆其他的不差,就是差在这点名气上。


    官家摸了摸下巴,他知道该赏这三人什么了。


    缺名气,那他就补名气。


    于是官家笑起来,道:“取笔来,朕要下旨。”


    *


    整个汴京城都知道樊楼、清风馆和柳氏饭馆被临时召进宫,为官家和使臣做了宴席。


    一时间,三处地方火爆到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想进门瞧瞧,好似这三处的膳工进过宫,本人也能沾上龙气似的。


    甚至还有不少贵族子弟将能在这三处请客视作夸耀自身实力的证据。


    而柳氏饭馆因为有前任丞相的题诗,比起其他两处更受文人和贵族子弟们的欢迎。


    只不过柳氏饭馆不大,承接不下这么多的人流,只能开始采用“排期”的办法。


    就连本是瞧不起柳金枝的孙玉香,也不得不在候三郎的要求下,主动去询问柳氏饭馆的排期。


    可惜的是,这日期都要排到下下下个月了。


    孙玉香只好无功而返,继而被候三郎一顿痛骂,恨得她咬牙切齿,却又更恨柳金枝。


    凭什么柳金枝就能从一个小丫头到如今这么风光?


    可是没人能给她答案。


    “夫人。”一个丫头匆匆忙忙跑进来,凑近孙玉香耳边说话,“三郎又往西州瓦子里去了!听说还带了他养着的几个粉头!”


    孙玉香伤春悲秋的神色立即消失,脸上流露出凶狠。


    “一群不安分的贱///货,打量着候郎有家世,便想攀附恩情?”


    “走!和我去打死她们!”


    孙玉香咬着牙,满脸凶光的冲出了家门。


    若不出意外,孙玉香与候三郎之间怕又要闹出好大一场戏。


    可这些都与柳金枝无关。


    柳金枝正坐在家中与众人烤火,顺便抱出她的宝贝高粱酒坛子。


    “阿姐非必要从不动这坛子,今日抱出来,想必又有花钱的差事了吧?”


    柳霄从房里走出来,眼里带着笑意。


    此时他们才打烊回来,杜卫还在门口拍打身上的雪,月牙在帮忙,柳霄则去取了拂尘,倒是一出来就看见柳金枝抱着酒坛子不撒手。


    “是啊,而且是花大钱。”


    柳金枝摸着坛子,粗糙的手感却给了她安心的感觉。


    “如今的生意你们也看见了,咱们饭馆也是与樊楼和清风馆齐名了。”


    “但咱们的地方实在太小,食客一多,就挤得下不来脚。”


    “你们看看樊楼和清风馆?地方比咱们宽敞,还有上下几层楼,能同时容纳几百个人吃饭,银钱流水自然也比咱们大多了。”


    大家都听出了柳金枝得心思。


    杜卫拍完了身上的雪,带着月牙走进来,说:“那咱们也开个酒楼。”


    柳霄则问:“开酒楼需要多少银子?阿姐可曾算过?”


    “我的算术虽没有你和阿芹那般精准,但还算过得去。”柳金枝拿出一把算盘,“瞧。”


    要开酒楼,就得在小饭馆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一倍有余,这样的话,旁边的地皮他们也得租下来。


    为什么是租呢?


    因为买的话,汴京城寸土寸金,柳金枝暂时还出不起这么多钱,只能再展望来日。


    扩建之后,小饭馆原有的结构就要拆掉,然后在其基础上建造三层楼。


    所以算起来,他们就要打地基、买


    木材、请师傅……


    如此种种,哪怕是粗略计算,也需要百两银子。


    当然,如果先借一借,再省一省,先把酒楼建起来,这些花出去的银子就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回本。


    柳霄就在柳金枝计算的基础上算了一笔细账。


    一阵劈里啪啦的算珠响动之后,柳霄面上露出一丝笑,点头道:“可行。”


    柳金枝立即松了一口气,看向屋子里其他人。


    杜卫哈哈一笑,道:“东家,你是知道我的,我读书不行,算术也不行,就只有一样好——跑得快,办事牢。东家打定主意后,只管告诉我怎样做就好了。”


    月牙也道:“我还小,就记性还不错,阿姐若有要用上脑子的,就找我吧。”


    说话时下巴点点,又傲又可爱。


    柳金枝见全家都同意,高兴地搓搓手,道:“好,杜卫,去给我拿把锤子。”


    大家都知道柳金枝要干什么了。


    杜卫赶忙一路小跑,取了把锤子递给柳金枝。


    柳金枝拿在手里头掂了掂,深吸了一口气。


    她记得在现代时,她家庭条件并不算好,上小学一天只有两块钱零用,上午一块,下午一块,常常不够花。


    但她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带了图片的厨艺书。


    当时还不是喜欢做饭,而是单纯因为看里面的图片能解馋。


    可是那种书特别贵,普通的书租出去一天是一毛、两毛钱,但那种书就是五毛钱起步。


    书店老板说,办图书卡有优惠,但要五十块才能办一张卡。


    为了满足这个心愿,她开始存零用钱。


    每天的两块钱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全部攒起来放到小猪存钱罐里,谁也不许不动。


    就这样日复一日,她攒了一个多月,才把小猪肚子塞满了。


    还记得那是一年中秋,她也是像今天这样,拿一把锤子,蹲在地上,满怀期待地敲碎小猪存钱罐。


    “啪——!”


    记忆里的声音似乎与现实混合了。


    小猪存钱罐与怀里的高粱酒坛子都碎了一地。


    前者撒了一地的五毛、一块的毛票子,而后者是落了满屋子的铜子、银钱。


    哗啦啦砸在地上的声音悦耳极了。


    刹那间,平平无奇的小屋子都显出几分金碧辉煌。


    柳霄、月牙和杜卫都被这场景震了一下。


    杜卫下意识去关门,隔绝了满屋子的金光,呼气道:“我的老天爷啊,我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堆在一块儿。”


    柳霄见过,是官家赏给他的银子。


    但这不一样,这是他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


    比起官家所赐,这堆银子散发出的华光好像更好看,更令人着迷。


    柳金枝有着同样的想法。


    她蹲在地上,缓缓捧起一把银子,道:“这就是咱们开酒楼的底气。”


    尔后,柳金枝同样给每个人都分化了既定的任务,再把相应的银钱支给对方。


    约定好两月之后,共同见证他们新酒楼的诞生!


    *


    两月之后,二月三,是立春。


    辛弃疾诗云:“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好时光。


    在所有人的帮助之下,柳氏小饭馆正式更名为“柳氏酒楼”,并在原地址拔地而起三层楼。


    一楼大堂、二楼雅间、三楼包厢。


    除此之外,人手也扩充了一倍有余。


    所有人都很高兴。


    特别是潘安玉,他最近做蛋糕做的不错,人多了,王忠勇嘴皮子又厉害,居然给他推销出去不少。


    借着柳氏酒楼,他也有了点自己的名气。


    喜得他继续埋头苦苦研发新甜品,当然,试吃员总是同一位——潘琅寰。


    可潘琅寰实在受不了潘安玉奇葩的想法,就在柳氏酒楼开业这一天,假装自己忙着来给柳金枝帮忙,总算躲过一劫,坐在柳金枝旁边喘气。


    柳金枝正指挥人把新桌椅运进大堂里去,见状,笑着问道:“潘大官人怎的如此狼狈?以往安玉见了你,酷似老鼠见猫,如今也有反过来的一天,哈哈哈。”


    潘琅寰给自己倒了杯茶,喘气道:“我算是怕了他了,根本没有霄哥儿温柔体贴。”


    柳金枝笑着摇头,扭过身来把潘琅寰拉起来,说:“去旁边坐着吧,这里灰尘大。”


    潘琅寰摇摇头,嘀咕道:“不去不去,我说好是来帮忙的,才不走呢。”


    说着,又指指柳金枝的额头,说:“你瞧,你脸上都有灰了,可见忙的脚不沾地。还有什么活儿,告诉我吧。”


    柳金枝下意识抬手擦了擦额头,见袖子上多出来一道灰,笑道:“大概是擦桌子时沾上的,没什么大事。”


    “哪儿是没什么大事,明明就很累。”潘琅寰不由分说抢过柳金枝手里的抹布,“我说我来就我来,你站一边儿去。”


    柳金枝拗不过他,只好暂且站着歇息。


    潘琅寰正要去接着擦桌子,又似想到什么,扭过头来问:“傅霁景呢?”


    “他手臂的伤好了,就要走马上任了。”柳金枝回答。


    潘琅寰不满皱眉:“那也不像话,都不过来给你帮忙。”


    柳金枝笑道:“我也不需要他,他有他的事情,我也有我的事业,不需要谁帮谁。”


    潘琅寰撇撇嘴,不说话了。


    此时,不远处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声,还有敲锣打鼓的声音传来,似乎是谁家在办喜事。


    柳金枝和潘琅寰一同扭头看过去,只见一个身着大红衣袍的男人走在最前头,后头则是两列同样衣着喜庆的队伍。


    最前头的两个手里还扛着一方匾额,上以龙飞凤舞的狂草大字,写了五个字——


    御赐大酒楼。


    柳金枝怔愣住了,直到最前头的红衣官员到了面前,她才回过神来,却依旧又惊又喜:


    “这……”


    “柳娘子,莫不是高兴到傻了?”红衣官员笑道,“这是官家御赐的招牌,天大的荣耀与殊荣,还不赶紧跪旨谢恩?”


    柳金枝连忙下跪,可心里又疑惑。


    赏赐?


    这是哪门子的赏赐?


    上次宴会结束之后,官家只给了樊楼和清风馆金银赏赐,唯独她没有。


    她还为此失落过好一阵,以为官家不喜她的手艺,没想到赏赐居然在今日到了。


    官员先是宣旨意,确定这匾额是给柳金枝的,又将人扶起来,笑着解释:


    “这是官家特意吩咐我们礼部这样做的,说要赶在娘子开酒楼的那日一并送来,来一个喜上加喜。”


    “但是官家怎知民女要开酒楼?”


    官员闻言,身子往后退了两步,指向不远处:“这个事情,自然就要问傅大人了。”


    他口中的傅大人,不知指的是傅呈还是傅霁景。


    柳金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漫天飞雪中,傅霁景大步流星朝她走来。


    这时候,热闹也吸引了小饭馆的伙计们,大家围过来。


    柳霄站在前方,杜卫抱着月牙,潘安玉端着蛋糕,手还扯住了潘琅寰的袖子。


    林勤和李二田站在一起,正嗑瓜子。


    吴兴镛带着小包袱,手里还拿着辞呈,似乎本来是想和柳金枝告别的。


    还有张松、刘彦、郑鑫……一群膳徒们。


    大家瞧着这金光闪闪的牌匾,又看看在雪中走来的傅霁景,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柳金枝望着眼前人,眸光闪动,还没来得及多问,傅霁景便叉手一拜,笑道:


    “特来与娘子道贺,心愿得成。”


    柳金枝把人扶起来,笑道:“你来这一趟,就是为了给我道喜?”


    “还有送礼。”傅霁景直起身来,眉眼温柔,“上回我与娘子提到过的焰火大师,已出了新作,我买了下来,想放给你看。”


    “什么焰火,非要白天看?”柳金枝不解。


    傅霁景却指给她看。


    柳金枝顺着看过去,只见杏安与一众奴仆一字排开,站在不远处对着她招手。


    确定她看见了,杏安抬手点火。


    砰砰砰!


    焰火伴随着强烈亮光猛然冲上空中,炸开一朵绚丽的花,竟然是一朵大红大金的绚丽牡丹,在白日的天空中见了,尤为绚丽夺目。


    傅霁景笑道:“你我此前约定一起看来年的焰火,现下已经兑现了。可我想与你再定一个约定……”


    他站直了身子,从怀中取出一张合婚赓贴。


    “我们一起看这一生的焰火,可好?”


    人生几大最得意之事,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但她人生最得意之事,却是事业有成,情场也得意。


    穿越了这一遭,吃完了苦,日子好好经营着,也许未来就只剩下了甜。


    于是柳金枝面向傅霁景,弯起眸子:“好。”


    全文完